新女红之二冯素珍:像女驸马那样读书
冯素珍我可以相信读书。相信为了一切或者一切都不为的学习。学习所有美丽的、有趣的、深奥的、稀奇的、严肃的、陌生的事物,就会有见识有主张,有向往有寄托,有意志有能力。
要
在古代,我这样的人应该算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秀才或者举人吧。所以面对戏剧情景里的女驸马,我真是又崇拜又惭愧。又喜欢,巴不得在历史上真有其事。我因为屡试不第,很想像别人那样痛骂学术腐败。一转念,假如我有女驸马的本领,一考考个状元,还骂不骂呢,肯定不骂;不骂了,学术什么的还腐不腐败呢,不晓得,也顾不得了,得意风光还没来得及,各种新的挑战就步步紧逼而来。女驸马可不这样。她没想过要博取功名,当然她也没有生存之虞,她是为了爱情,为了搭救爱人李郎离开家园的。正因为如此,在考场里她完全没有压力,加上满腹诗书从来没有机会往外抖搂,于是试题就成了个发挥的由头,一时间她文思奔涌不可遏止,洋洋洒洒一通。不过她交了卷就想起了自己的正事,找她的李郎去啦。这厢主考官看到了她的文章,起承转合天衣无缝,且性灵机杼、情辞义理,真是满纸芳华流光溢彩。老先生摇头晃脑品味一番,给了个甲上上还不过瘾,乐不颠颠呈给皇上。皇上读着也来神,朱笔一挥,就点了状元。随即召见,又是一个惊喜:新科状元的容貌风度比潘安还胜出几分。一切最好的东西当然得属于最有权力的人了,但状元郎是人不是东西,如何稳妥地属于皇上呢,莫过于招为驸马。谁也不会去想驸马竟是一冒牌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不比如今遍地开花的代考和作弊,那算得上弥天大罪了。
过去女人是不让考试的,因为是女人。所以今天的女人应该庆幸才对。不能人人都女扮男装,不能人人女扮男装都不露破绽啊。几千几百年来女状元只有一个,还是在戏里头。现实总令人如此沮丧,只看看鱼玄机的遭遇就知道了。虽然她也是绝代佳人兼旷世才女,却只能“举头空羡榜中名”。一个青春女子,罗裙婆娑,衣袂飘举,在官方公布考试成绩和录取名单的黄榜上题诗固然潇洒俏皮,尤其在旁边的男诗人看来更是有趣,可爱煞人,但那诗句是几多辛酸委屈酿成的几多无奈,不会有人过问的。在那个男人对女人恣意哄骗并普遍实施管卡压的时代,岂止是科举无门,才智绝对是女人的祸水,除了注定的失德,还让她们更加心比天高命薄于纸。日常生活中,别人已经看不惯了,她还一味地自赏自怜自傲,另类得不行。鱼玄机呢,寄人篱下复遭捐弃,真性纯情痴心挚爱通通被扭曲被摧折被窒息,她的苦闷无处发泄,精神无所寄托,乖张暴戾起来,一旦不能自已,就发生了杖杀女侍的惨事,也搭进去自家性命。我常常想,要是那会儿的女人也有考试自由,虽然并不能一考就中,虽然还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至少可以转移她的一部分注意力吧,或者竟可以促使她以考场得意来平衡情场的失意呢。这样的设想也许太简单太偏执,不是也有的女人才华盖世并不需要考试来认可么,比如薛涛,不女扮男装,不理会劳什子科举,照样流芳青史。可是她又“孤鸾一世”——哪里有女驸马那样花好月圆的福气!当然,对于薛涛来说,“孤鸾一世”也不要紧的。有自己的屋子,写自己的诗,把自己的诗印在自己研制的诗笺上,有相知不妨迎来送往,没朋友乐得清净自在。可叹的是这样的女人比女驸马还要绝无仅有。还有更让人绝望的事情:即便想考而且能考,已经考了,那又怎样呢冯素珍?瞧瞧男人的样板吧,像吴承恩、蒲松龄这样的,才华学识应该与鱼薛二位不相上下了,考来考去,年纪一路大起来,头也白了,背也驼了,心没灰透了才怪,好在他们终究没有浪费掉自己,也找到了别的路子抵达各自的位置。不似那范进者流,一味死考,最终勉强考上了,也不过一个不好笑的段子。这样前前后后翻来覆去地想一通,就明白了女驸马的例子一方面在提醒我,我就是个想沾科举的光可又老不争气的读书人,另一方面它又刺激我,既然有了她的参照,我的境况应该与吴承恩、吴敬梓以及范进诸前辈类比才对。女人中状元千载难逢,做一个女留仙的机会在今天却是随手可捞的,况且还有薛涛的榜样在那儿矗着,所谓怀才不遇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就说自己也算不上屡试不第,因为只有两试。另外还有两回,一回是先生好意提醒我不要考,因为内定了要谁上。另一回同样内定了,但是另一位先生却希望鄙人积极参加以壮大声势,允诺下一次就轮到我进内定,让人心下狐疑。所以我的不能考,与性别的关系不是挺大。从理论上可以说我属于屡试不第,同时也可以说人家不让我考,甚至可以恨人家不让我考上,还可以赖到体制规则丈夫孩子等等等等的头上去。女人要为自己的平庸无能开脱,要怨天尤人总是很方便的,比过去的女人还方便。
所以我选中女驸马作为我的榜样,决不是因为她当过状元,曾赴琼林宴、打马御阶前,也不是因为她对爱情的坚贞执著之类,在现实中前者比水月镜花还飘渺,后者又比破铜烂铁更不受人待见。我以为女驸马的故事最有意义的是,作为普通女人的冯素珍告诉我:爱情、生活、荣誉都很重要很重要,但是惟有读书才算人生的第一需求。当初素珍和李兆廷同窗共读,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进考场,更没有要当状元和驸马的野心,她全凭兴趣爱好、凭内心的渴望在读书。就是这样的读书使她获得了良知良能,使她得以抗拒恶俗市侩,抵制威逼利诱,保有质朴灵性,贵贱不移宠辱不惊。心无挂碍的学习是最有成效的学习,只有她没准备去考试,但她考得最好;她从不指望声名显赫,但她不仅救出情郎,还让他捡便宜顶了状元之名;不仅自己成就美满因缘,还让自家兄弟当上了真正的驸马。戏里头有这么一段情景:洞房之夜,女驸马被迫吐露真情,公主大怒,要面奏皇帝,究其欺君大罪。冯素珍恳切陈词,晓以利害,致使公主请求父王赦免她并收为义女。女驸马和公主是俩读书的女人,不管她们如何任情任性,但都知书达理。两个知书达理的女人之间,无论怎么冲突,无论怎么满怀愤恨,无论她们的位置如何悬殊,也无论她们的性格志趣如何不同,最终是可以沟通的,一切都好说好商量。这样的事情也许只会发生在女人之间,发生在知书达理的女人之间。不过什么是真正的知书达理,如何做到真正的知书达理,好像难以说清楚,特别是有鱼玄机和侍女绿翘之类的祸事在历史上摆着时。但是,我可以相信读书。相信为了一切或者一切都不为的学习。学习所有美丽的、有趣的、深奥的、稀奇的、严肃的、陌生的事物,就会有见识有主张,有向往有寄托,有意志有能力。即便不想考状元或者考不上状元,也可以在必要时候,跨越艰难险阻,编织锦绣篇章;或者就这么活着,却十分安宁和坦荡。
《新女红》随笔共三篇,写作于2000年
原载《作家》杂志2003年第4期
插图来自网络
真无观:与他者比邻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