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噶吼~ 前两天中国出轨率,二发的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寒暄中国出轨率了几句后,发现电话那一头的他情绪很消沉。问其原因,原来他刚刚离婚了,郁闷的他想找二发倾诉一下。平时看他俩很甜蜜,结婚不到2年,怎么说离就离了中国出轨率?问到原因,这位朋友很自然地说出口: 性格不合。既不是第三者插足,也不是双方父母干预。
二发又替他们的婚姻感到惋惜,又很不解, 既然性格不合早干什么去了? 交朋友时没有发现或处理好吗? 难道结婚前那3年的恋爱是谈了个“假恋爱”吗?究竟性格不合到什么程度才能到离婚的地步呢?
这位朋友说他俩总是吵架,很多时候都在克制,可是总是压不住。两个人最终协议离婚了,从民政局出来时,两人相视一笑,他感觉那一刻是结婚以后最幸福的时刻……这个朋友还说: 他们交朋友时也曾因为性格差异闹过别扭,但是他们认为彼此深爱,这些都不是问题,加之他们都年近30岁,双方父母也催促他们尽早成婚。婚就这么结了。可是共同生活后,性格不合所引发的冲突中被不断放大,双方都疲于让步,于是演变成了离婚的悲剧。
听完这位朋友的离婚倾诉,二发心情很不平静,因为他已不是二发身边第一个离婚的朋友了。近年来离婚的人怎么一下多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带着问题的我查了一下关于离婚率统计的数据和相关新闻报道。
在看数据前,先要了解一个概念:
二发小百科
粗离婚率 是离婚的宗数与总人口数之比,是当前国际普遍公认的离婚率统计方法。通常以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粗离婚率=(离婚数/总人口)×1000‰(离婚数与结婚数之比不够精确,通常不作为正式数据统计依据)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粗离婚率已从2006年的1.46‰猛增到2.79‰,短短十年的时间,逐年增长,中国人的粗离婚率居然飞速增加了将近1倍。
从全球角度看,2015年中国的离婚率2.79‰,这个数字已排在了世界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俄4.5‰,美3.6‰),且远高于人们传统印象中开放而浪漫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法国是1.9‰,而意大利仅为0.9‰(注:以上世界离婚率数据来源于2015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
让我们看看这些离婚的家庭,遭遇离婚的主要原因吧
当今中国离婚率猛增的主要原因:
高出轨率
据在线婚恋平台百合网调查2016年数据显示,当今中国50.16%的离婚原因是婚外恋引起。此外,在半数初次婚姻中,至少一方有出轨行为。难怪现在生活情感剧中,各种婚外情、斗小三、捉奸等桥段层出不穷,艺术源于生活,观众们看得津津乐道。国人的思想果然越来越开放了,出轨变得越来越平常,人们再也不像原来那样谈性色变。
婚姻观变化
这是腾讯新闻做的问卷调查。从上图可以看出,从60前到 90后的中国人,认为有车有房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是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财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中国人越来越有钱了,而这些金钱、财产有时却成为坐在天平两端夫妻不平衡对话的砝码。(不要问我为什么00后没有比90后更看重有车有房,因为他们才只是0-17岁的未成年人,几乎没有经济压力,当然没有对房、对车的经济概念) 。 除此,国人结婚的目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传宗接代的使命感越来越淡,而是更要追求精神的满足。
离婚成本降低
2011年8月13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经济利益对婚姻双方约束程度,当事人因离婚而使财产所受损失程度已大幅度减少,离婚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离婚率的增加。
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
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逃避税费,或是为得到更多的本不属于自己的社会福利,就采取假离婚、假结婚等婚姻手段来实现。比如一些一线城市规定一个家庭购买的第二套及以上房产要征收更高的税费,一度导致这些城市离婚办事处爆满。
再比如,有些人为了获得一张北京的汽车牌照,不惜假离婚再与出售京籍号牌的卖家假结婚,过户后再离。
还有些人想获得一线城市的户口,于是采取与原配偶假离婚,再和卖户口的一线城市单身人士假结婚的手段,从而获得一个梦寐以求的“一等公民”户口。
婚姻成了这些人手中的工具, 那些人事前都认为俩人感情好,不会对家庭有影响,但事情办成后,还是在孩子及父母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疑惑和感伤。更悲惨的是有些假离婚后,一方反悔变成了真离婚。就像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假离婚变真离婚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
离婚率高到底是好是坏,其实有些难说,这些年经常看到各种家暴、出轨的事情,这样的婚姻,不离难道等着一起过年吃饺子么?社会发展,个人权利意识觉醒,更注重个人自由,同时也带了情感风险。要知道婚姻自由不但是结婚自由也包括了离婚自由。面对后者,离婚不一定是悲剧,也可能是对双方都好的选择。人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很多离婚,不是不恩爱,只是不想凑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