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清朝于世龙,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1月3号晚上,电视剧《于成龙》作为央视一套开年大戏播出。该剧讲述清朝于世龙了清朝名臣于成龙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故事。于成龙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着“天下第一廉吏”的雅号。他65岁时来到南京出任两江总督,直到68岁那年在南京去世,短短几年时间却大有作为,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清朝于世龙了南京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韩文宁,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于成龙。
大器晚成但升迁速度极快
昨晚播出的几集《于成龙》,主要讲述了于成龙年轻时的经历。在清朝初年,“圈地之风”蔓延,大江南北无论有主无主的民田熟地被随意侵吞,于成龙带领乡亲们智斗圈地行为。韩文宁告诉记者,于成龙属于大器晚成,年轻时的他由于性格刚烈,看不惯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之风,就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落榜,只勉强考了个副榜贡生(副榜即落榜者中的佼佼者)。直到45岁的时候,于成龙才正式踏上仕途,担任广西罗城知县。
虽然步入仕途较晚,但于成龙升迁极快。他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黄州府同知、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尤其是从按察使升到两江总督,来南京赴任,仅用了4年时间。“他的升迁不是靠溜须拍马,而是在任职之地口碑都非常好,因此受到康熙帝的赏识。”
遇上好的领导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成长有许多决定性因素,而能遇上处处赏识你的好领导,真是三生有幸的事情。领导的开明与提携,是很重要的成功环境。一个好领导甚至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奠定你一生的成功。
于成龙就幸运地遇上了好领导,而且不止一个。在清朝官场腐败成风的情况下,这是他莫大的幸运。他遇到的金光祖、张朝珍等几位开明领导,都能够慧眼识人,举贤任能,对卓尔不群的于成龙高看一眼、厚爱十分,顺境中大力提携,逆境中全力保护,终使于成龙战胜困难,大器晚成,步步高升。
在清代官场中,于成龙本人的任职条件很差,至少有三大缺陷。首先是学历很低,以明朝低微的副榜贡生资格,在改朝换代后的清朝做官,根本不能与人家状元及第的学霸相提并论,自然没有多少人能看得起。其次是年龄太大,于成龙任罗城县令时,已经45岁了。这是一个即将步入老年、对仕途十分不利的年龄,严重地制约着今后的发展空间。同样的清代官员,人家年羹尧31岁时就是四川巡抚,蒋益澧34岁任广东巡抚,马齐35岁任山西巡抚。而典型的官二代岳(其父为陕甘总督岳钟琪),26岁时即任山东巡抚。
与他们相比,45岁才任县令的于成龙堪称叔叔辈人物,毫无竞争性可言。第三是没有靠山。出生在吕梁方山县的偏僻山区,既非皇亲国戚,也非豪门富商,社会关系简单,与达官贵人八竿子也打不着,活脱脱泥腿子农民一个。就这个样子,想在清代官场有所作为,如果没有特殊的操守,没有贵人的扶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幸运的是,于成龙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廉能表现,而且遇上了几个好领导。需要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好领导”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对于成龙的关照与厚爱。至于他们为官为人的总体评价,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金光祖力荐举卓异
张朝珍启用革职人
康亲王核准平冤狱
康熙帝治吏树典型
于成龙的大器晚成,最终还是离不开康熙的破格重用。于成龙在廉能方面的优异表现,正好切合了康熙整治吏风的思路,赶上了康熙急于树立廉政典型的好时候。康熙治国治吏确有高明之处。他之所以能够开创一代盛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重视廉政建设,树立廉政典型。他认为,各级官员“节操清廉,最为紧要”,整顿吏治必须培养清官。从金光祖、张朝珍、康亲王等人的汇报中,康熙发现了于成龙身上的闪光点,便毫不犹豫地大力培养,一再提拔重用,体现了他用人不疑的气魄和胆略,从而留下了“天下廉吏第一”的历史佳话。
史家认为,康熙用人有三用三不用。三用即不拘满汉之别而用、不拘资历出身而用、大忠大奸混用(便于互相牵制监督),三不用即气傲不用、才尽不用、无错不用。于成龙是汉族官员、出身农家、忠诚廉明,在这“三用”里面都能找到于成龙的影子,因此被康熙重用顺理成章。当有人说于成龙的坏话时,康熙一笑置之,还为于成龙打圆场,“因其素性鲠直,不肖者挟仇谗害”。
康熙曾四次专门下旨提拔重用于成龙,并题词以资嘉勉。康熙二十年,康熙两次召见于成龙,说清朝于世龙:“尔为今时清官第一,殊为难得。闻尔昔在黄州,土贼啸聚,尔往招之,即时投顺解散,何以致之?”于成龙回答道:“臣惟宣布皇上威德,未有他能。”康熙听了心里非常舒坦,特给予重奖,“知你家什凉薄,特赐内帑银一千两,朕亲乘马一匹”。号召各级官员向他学习。
奖励之后,还觉得力度不够,不过数日,又下旨提拔于成龙为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政事务。两江一带当时已属繁华之地。康熙认为,越是富庶地方,越要廉官担任,这样才能抵制诱惑,改变吏风。
于成龙病逝后,康熙十分伤感,特地赐祭葬、制御诗、撰碑文、谥“清端”,赠太子太保,准一子入国子监学习。叹道“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称其为“天下廉吏第一”。
“哲人虽已远,千载可同风”。康熙抓廉政建设,注重典型引路,破格重用于成龙,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引领效应,而且为后世树立了廉政典范。
亲爱的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邮币卡的话,微信关注‘V投宝(V_toubao)’,在这里,风雨无阻,我们等您清朝于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