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小常识
了解构造地震危险品押运多少钱一月,必须懂得4个概念危险品押运多少钱一月:震源危险品押运多少钱一月,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称震源区,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震源深度,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称为震中区。
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这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地下的岩层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开始,这个变形很缓慢;但当受到的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破裂所产生的振动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我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等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一两次。
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球的磁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等。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地震预报研究,在世界和我国大约都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的。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广泛开展了地震预报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是,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有关方法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防震准备怎么做?
(1)检查住房的环境和条件
看一看居住的环境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有时,你家的住房本不该被震倒,但可能会被周围其他倒下的建筑物等砸坏。这时须更加注意加固住房,必要时应搬迁或撤离。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2)做好室内的防震准备
家具物品摆放要安全: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便于震时藏身避险;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地震有时可能发生在夜间,人在睡觉时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并且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可能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好卧室至关重要: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安放在室内坚固的内墙边;防止室内重物落到床上;床要牢固,可能时加个抗震架。
清理家里的危险品,把用不着的以下物品尽早清理掉:易燃物: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爆品:煤气罐、氧气瓶等;易腐蚀的化学物品:硫酸、盐酸等;有毒物品:杀虫剂等。
(3)准备防震物品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要结实,以便安全使用和不易剐破,放在家里便于取放处。
防震包里装饮用水、食品、衣物、药品,手电筒、火柴、蜡烛、收音机、干电池等。
(4)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地震往往突如其来,震时应急,好多事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或困难的环境下做完,如紧急避险、撤离、疏散、联络等等。所以,必要的家庭防震演练很重要。可练习“瞬间紧急避险”、紧急撤离与疏散演练、约定好家人震后怎样团聚等。
地震来了别慌乱
(1)惊慌失措害处多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避震行动,但一定不能惊慌,不能盲动,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
大地震的发生虽然十分突然,但在大地强烈震动之前,会出现一些人们能够觉察到的现象,能够预示强烈地震即将到来,叫做大震预警现象。
大震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初期振动,一般是感到“颠动”;地声,强烈而怪异,例如听到的声音“好似刮风”,但树梢和地上的菜叶都不动;地光,明亮而恐怖,例如有人形容它“亮如白昼,但树无影”。
地震震级
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震级每相差一级,能量约相差30多倍。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1%;中强震、强震就更少了。
应急避震要注意什么?
(1)地震时人们可能受到哪些伤害
地震的直接伤害包括在室内因器物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伤;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筑物等砸伤;在野外被山上的滚石砸伤;被地光烧伤。
地震的间接伤害包括地震引起的火灾;地震引起的水灾;地震引起的毒气泄漏;地震引起的危险品爆炸。
(2)避震原则
一要因地制宜,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三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3)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目前多数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躲在什么地方避震: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应采取什么姿势: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怎样避免其他伤害:
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等,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