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听老郭说相声的时候于谦为什么那么有钱,他的段子里还没有那么多屎尿屁,于谦还没有“抽烟喝酒烫头”的三大爱好,曹云金也还只是个刚拜入郭德纲门下的学生。然而转眼间,德云社——这条郭德纲口中的“孤舟”,在相声界的汪洋里一漂就是二十年。

  郭德纲曾经在《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里面说:“大伙儿爱听相声我们爱说相声,但是现如今的相声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 。”殊不知十多年以后,相声不尴尬了,尴尬的变成了德云社。

  社团的商业化过度

  德云社最初名叫“北京相声大会”,只有郭德纲、张文顺和李菁三个人在广德楼茶馆演出,2003年搬到天桥后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二十年间德云社从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小社团发展成了拥有六个演出梯队、演员近400人的文化公司,其扩张速度令人惊叹。

  从北京到南京,从墨尔本到温哥华,德云社在世界各地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相声版图。郭德纲曾经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说:“近十年来,德云社垄断了这行业的大型商演。”

  据网易统计,德云社一年商演门票收入已超过2000万。独孤求败的德云社转而涉足其他领域,包括影视、服装、餐饮,甚至连银行和生物科技公司里都出现了德云社的身影。如果说于谦开动物园的目的是一个“玩”字,那么德云社和郭德纲的某些商业布局不得不说是为了一个“钱”字。

  

于谦为什么那么有钱,于谦的家世有多厉害

  另据统计,2006年至今,郭德纲已参演过14部电影,2016年又接下了5档综艺节目的主持。观众们抱怨郭德纲的新作品越来越少,可曾想过他现在哪里还有心思和时间研究创作。

  除了郭德纲本人,他的“台柱”们也已经沦为商业化的“产品”。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可以一个月捧出一个岳云鹏来,说相声的要想红,在我手里我可以给你推算到准确的日期,你明年7月15日左右能红,我说你什么时候红你就什么时候红。 ”

  当郭德纲把演员放上流水线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当年那个愤世嫉俗的自己说过什么于谦为什么那么有钱

  “相声啊,更注重基本功。”

  “都是那行混不下去,转到我们这行来的,你琢磨他好的了么,好的了么?”

  “另外来说,很多演员很多笑星,没等学会他就红了,你扭头儿让他再学,他下不了这心了,已经是艺术家了 ”

  步子迈的大了,会扯着蛋的。

  制度的商业化不足

  与社团的商业化过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管理制度的落后。

  在以往的作品和采访中,郭德纲频繁表达着对“三年学艺,两年效力”的传统行规的认可。

  离开德云社的徐德亮曾表示,现在施行的“郭德纲负责制”,完全使德云社成了郭德纲的一言堂,盘剥演员变得非常合理。一场门票收入过万的演出,他只能得到150元的工资。而日前曹云金发布的长微博,也表达了对郭德纲“班主”制管理方式的不满。

  

  8月31日,郭德纲更是在微博晒出了德云社家谱。

  

于谦为什么那么有钱,于谦的家世有多厉害

  尽管在收徒传承和班社管理上,相声界多采用了梨园旧规,然而到了现代社会,这些封建时代留下的糟粕不该被劳动法代替吗?

  早在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当然,允许集体所有制的剧团,应该防止旧势力复活,不能让班主、把头拿高薪。”

  一个诞生于21世纪的公司,依然无法适应现代法律,继续沿袭着封建管理制度,难怪会有相声界行内人士感叹:“侯宝林先生把相声从地摊拉回舞台,但郭德纲把相声从舞台拉回地摊。”

  陈旧的班社制与急速的商业化像两匹奔向不同方向的野马,正在撕裂着这个年轻的相声团体。

  郭德纲说:“我爱大清国,我怕他完了,我同样用这句话,我爱相声,我怕他完了 。”

  猫妹也想说,我爱德云社,我怕他完了

  来源:猫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