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来

  郭松龄之孙

  1949年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市工艺美术集团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常委。

  张居信

  张学良之孙

  1962年生于美国旧金山,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经营IT企业。

  

图中左为郭泰来,右为张居信

  5月7日,张学良、郭松龄两位将军郭松龄暴尸照的孙辈后人跨越重洋,终在故乡沈阳聚首。

  见证这一幕的,有郭春修、赵杰、郭俊胜、魏向前、胡玉海等辽沈地区研究东北军史与张学良、郭松龄的学者。而策划、促成这次聚首的是辽海文化学者初国卿和荣昌集团董事长石俊庆。此前,石俊庆邀请张学良与赵一荻的长孙张居信自美国来辽宁考察。自2015年以来,张居信多次到沈,得知郭松龄墓得以重建,曾打听郭家后人状况。在这次考察期间,陪同的初国卿与郭松龄将军的孙子郭泰来联系上,建议郭松龄暴尸照他来沈阳为祖父扫墓的时间提前几天,可在沈阳与张居信见上一面。初国卿当年曾帮郭泰来重建郭松龄墓。尽管郭泰来的岳父重病在苏州住院,但他还是安排好岳父的护理事宜,赶回北京,带上儿子郭岳来到沈阳。

  沈阳明湖春饭店——这个会面的地方,很有历史感和纪念意义。在民国时期,沈阳赫赫有名的老字号是“三春六楼七饭店”,其中明湖春占一“春”,也是90多年前张、郭两位将军常光顾的地方。

  这是一次张、郭两位将军后人期待中的会面。简单的开场白后,郭泰来与张居信交换了礼物,拥抱一起。近年来,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郭松龄“反奉事件”尤其是他与张学良“谊同骨肉”的关系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然而,要说这次会面有多么重要、意义多重大,显然有些言过其实,但这毕竟是历史留下的符号、余音,对张、郭两个家族的后人来说可能有一种情感上的“交代感”。

  因此,记者除了见证外,还试图走进张、郭两个家族情感世界的一个角落,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由于张居信先生长时间生活于美国,对这段历史掌握得有限,加上汉语不太流利,记者将采访的重点放在了郭泰来先生身上。

  5月17日,记者再次拨通他的电话,进行了一次长谈。

  反奉事件

  “他(郭松龄)觉得,这样做不是他个人值得,而是对东北值得、对国家值得。”

  郭泰来说:“一些资料我看了很多,包括演少帅的电视剧,有不同的说法,包括现在对杨宇霆的评价也上来了,对张作霖的评价也上来了。历史究竟怎么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郭松龄暴尸照?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同时也不能用过去来解释现在,很多东西必须要历史地看,也就是常说的实事求是。否则,研究历史就陷入一个误区,特别是郭松龄反奉,我看了很多资料,有些资料更多地归结于一些个人恩怨,特别是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没给他督军、省长当才反的。这样理解就太狭隘了。现在有关郭松龄反奉的资料很多,可对郭松龄反奉思想的挖掘太少了。”

  郭松龄照片▲

  他比较认同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学者武育文写的“郭松龄”:“他不是简单地写郭松龄反奉。武育文老师搜集了很多史料,当年光上北京访问我父亲就很多次。”记者于2016年3月与武育文有过一次深谈。81岁的武老认为,郭松龄是“从奉系军阀中分化出来的爱国将领”。他在鲁穆庭撰写的《郭松龄反奉片段回忆》中找到一段记述,是讲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在滦州的反奉“动员令”,从中大概能看出郭松龄反奉的初衷:

  郭松龄在会上首先发言说:“自民十(年)以来,兵连祸结,民生十分穷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今又无故兴伐,吾辈军人实在苦于再战。”又说:“在老将(指张作霖)面前专与我们作对的是杨宇霆。此人骄纵专横,长君之恶;妒贤嫉能,排除异己。权臣在内,大将焉能立功于外。我们打仗打到头发白了,仍然是个我们;打出地盘,杨宇霆、姜登选当督办。现在他们被江苏安徽的人民赶出来了,又叫我们为他们收复地盘,为他们卖命我是不干的。我已拿定主意,此后绝不参加国内战争。东北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我们从事开垦,效赵充国的屯田,岂不远胜于阋墙的战争吗?”

  ……郭松龄说:“我这样行动等于造反,将来成功固然无问题;倘不幸失败,我惟有一死而已。”夫人韩淑秀也应声说:“军长若死,我也不能活着。”

  

  电视剧《少帅》中的郭松龄▲

  滦州动员后,郭松龄通电全国,要求张作霖下野、张学良上位。郭军一度进展顺利,先后攻占山海关、锦州、新民等地。而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反扑,在巨流河与郭军决战。兵败后,在押解途中,郭氏夫妇被“就地枪决”。郭松龄夫妇在沈阳小河沿体育场被曝尸示众。

  “郭松龄已经做到军长了,做这件事没有想到后果吗?肯定想到了,只是他没有想到个人的安危。特别是父母还在,他能做这样的事情,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他觉得,这样做不是他个人值得,而是对东北值得、对国家值得。”郭泰来说。

  谊同骨肉

  张学良每遇不顺就说:“如郭茂宸在,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月至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这是郭松龄教女儿背诵的一首邵雍做的五言宋诗。武育文认为可略见其心迹。而这样的心迹他的学生张学良应是知道的。郭松龄任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时,张学良是第一期炮兵科学员,互为欣赏,结下友谊。他们好到什么程度,从一件事中窥见一斑。张学良任奉军第三旅旅长,推荐郭松龄为第八混成旅旅长。这两个旅干脆合署办公,并称“三八旅”,成为奉军劲旅。“(张学良)年轻贪逸,不理军事,因此,该军一切用人行政、作战计划与战略战术、训练官兵及调动一切事宜等,均揽在郭松龄一人之手,张学良概不过问。”

张学良照片▲

  他们两人,一个叫“郭鬼子”,一个叫“张六子”。

  郭松龄死后,张学良抱憾终生,认为痛失一生中最可依重之人。

  对这一段,武育文在《郭松龄将军传略》中写道:

  张(学良)在兴隆店列车上得知郭被俘消息,一再询问郭的情况,他已预料到在杨宇霆等人的操纵下郭已绝无生还的可能。他命令秘书处长刘鸣九拟电报稿,叫人把郭氏夫妇押解到他的司令部。刘问张:“你把他弄来打算怎么办?”张说:“郭是个人才,为国家着想,我把他送到国外去深造。”未等电报发出,已闻郭氏夫妇遇害了。

  在郭遇害6个月后的1926年6月1日,张学良在给饶汉祥的书信中曾这样说:“弟与茂宸(郭松龄的字)共事七年,谊同骨肉。其去年冬,举事卤莽,自取灭亡,半生汗血劳动,捐于一旦。此事前不能察觉预防,事败不能援手,回忆前尘,悼痛曷极!……迭次致书茂宸,均为先生所亲见,并无一语怨及茂宸。”

  此后,张学良每遇不顺就说:“如郭茂宸在,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这次,郭泰来带来一面铜镜,交给了张居信。

  2001年,他出国访问路过夏威夷时见到了张学良,遗憾的是没能带去父亲特意为张学良准备的那面铜镜。郭泰来说:“我要了却老郭家几代人的心愿。郭松龄跟张学良亦师亦友,情谊特殊。作为后人,我们希望送给张学良将军一面铜镜。父亲说,镜可鉴人,可表达对张将军的敬仰之情。张将军的一生也不容易。夏威夷相见时,我后悔没有带上那面铜镜。所以,今天我带来这面铜镜。”郭泰来父亲郭任生是郭松龄将军过继的儿子。这件往事也跟张学良有关。郭死后,张学良主持,将其二弟郭任生的儿子郭鸿志过继给郭松龄。

  家族世仇

  “20多岁的一个年轻人面对着他老师的一个主张和他的亲生父亲,怎么去抉择这件事情?”

  谁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郭松龄是被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杀害的。

  对这段“家族世仇”,郭家后人怎么看?

  张作霖照片▲

  “张学良、郭松龄关系非同一般,志向相投,这是他们感情最重要的基础。从辛亥革命开始,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从一个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所谓的民主社会,郭松龄的思想已经超越同时代的很多人,而张学良接受了郭松龄很多的思想,也主张罢兵息征。但是,20多岁的一个年轻人面对着他老师的一个主张和他的亲生父亲,怎么去抉择这件事情?那确实很难,这不光放在张学良身上,放在其他人身上,也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

  所以,张学良在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希望把郭松龄弄到沈阳,然后送到日本。但杨宇霆下手比较早,他鼓动了张作霖就地杀害了(郭松龄),就怕一旦有缓。这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反正就发生了。所以,要理性地看这个问题,这已经超越了家仇的范围。尽管发生了很多事儿,但我们这些后人依然很敬仰他们的那种情谊,也感慨他们的那种结局。我跟张学良将军的后人见面了。因为居信是在美国长大的,他怎么想的,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我能感觉到他很高兴。我们这些后人也应该面向历史,也更应该面向未来。”

  题外话

  见证张、郭后人聚首,记者脑海里闪现的却是一位真诚可敬的老人——齐邦媛。

  2015年12月初,我与齐邦媛老师见面,她拿出一张自己前一天晚上写的小纸条,要我帮助联系《沈阳晚报》一位叫闻达的记者,因为他写过郭松龄、访过郭泰来。老师虽未明说,可显然她正搜集有关郭松龄的资料。读过她的《巨流河》的人可能知道,齐家跟郭家、张家都有着扯不断的关联。郭松龄,给予了她的父亲齐世英实现政治抱负、爱国志向的空间(跟随郭松龄反奉);而张氏父子却破坏了这个空间。

  齐邦媛老师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一件事:

  1981年,先父(齐世英)因小手术住荣总医院,与张群(岳军)先生同楼。一日午后,张学良先生突来探视,自1936年汉口晤谈以后,首次重逢。当年雄姿英发的青年,都已经年过九十。乡关万里,半世纪坎坷,千言万语亦说不尽矣。此次会面令一向沉稳宁静的先父内心激荡甚久,前尘往事俱回眼前,常常自问:“如果当年能够合作,东北会什么样子?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时光即使倒流,合作亦非易事。一方是二十岁即掌军权之军阀少主,一方是坚持人性尊严、民主革新的理想主义者,鸿沟难跨。历史上充满了无数的“如果”和“也许”,一切缺憾也只有还诸天地了。

  张学良与齐世英此生最大的交集就是——郭松龄。

  如果有历史学者感兴趣,比较研究一下郭松龄的这两位挚友,那么,也许会发现:最懂郭松龄的,可能是齐世英。

郭松龄暴尸照,郭松龄被处死

  以上为题外话,不扯远了。

  郭泰来告诉记者:我想去一趟,看看齐邦媛老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您查看今日沈阳日报《盛京周刊》

  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电子版

  

  

  

  

  

郭松龄暴尸照,郭松龄被处死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伏桂明、周贤忠文并摄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郭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