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藤客家民俗,即葛花藤。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山涧、树林丛中、寄生缠绕茎,那么为什么客家人要挂这种植物呢客家民俗?这来源于一个历史上的传说。 公元874年,以王仙芝为首的全国规模的起义爆发,次年,黄巢起兵响应。据《旧唐书》记载,当时“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楱蔽野。”老百姓遭了大殃。 为避战乱,中原百姓不得不踏上迁徙流转的道路。 由于闽粤赣边区地带群山环抱,远离战火,从唐末到五代,这里成为了大迁徙中客家先民们的首选目标。 众所周知,当时的叛军领袖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有一位妇人,带着两个男孩,出外逃难,不幸刚好在路上遇到了黄巢。黄巢见到她,觉得很奇怪,因为她将年长的孩子背着,反而拉着年幼的孩子徒步,就问她为什么。妇人不知道此人就是黄巢,回答说:听说黄巢造反,到处杀人,早晚就要来了。年长的孩子是客家民俗我的侄子,父母双亡,我担心他落到贼人手里,断了哥哥的香火,所以把他背在身上。年幼的是我自己的孩子,但我不敢放下侄子来背他,所以牵着走。 黄巢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受感动,并安慰她说:不要担心,黄巢邪乱,怕葛藤。你赶紧回家,找到葛藤,挂到门口上,黄巢的兵来了,就不会进去杀人了。 妇人回去后,立即在所住的山坑径口上挂满了葛藤。果然,后来当黄巢的军队经过时,由于事先黄巢已经吩咐了,不得杀挂葛藤的人家,就都没有进门骚扰。于是大家都幸存了下来。 于是,后人将这个地方称为葛藤坑。直到今天,很多客家人还保留着在清明节挂葛藤的习俗。? 据考证,葛藤坑传说的发生地,即为福建宁化石壁,有学者指出:“福建宁化,地接赣南,西北有高山环绕,宛如世外桃源,尤为当时避难最安全的地方,所以这一批逃难的人民,也就以迁居宁化为最多。”

客家民俗,客家民俗文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