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inspired by real women doing amazing things.
25 岁闯入 2014 年福布斯“30 under 30”艺术榜sweetdreams,28 岁凭借一幅《吉星高照》登上苹果首页……从名不见经传的纽约客,到如今全球知名的插画师,中国姑娘倪传婧(Victo Ngai)以母亲为榜样,勇敢追梦,用自己的作品叩开了一扇扇紧闭的大门。
女力媒体 Share&Cheer 专访 Victo,在细密的线条和明艳的色彩中,听她剖白自己的圆梦历程。
S&C: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去纽约发展?
Victo:我是由于工作机会去的纽约,因为多数的大型出版社和广告公司都在这座城市。我待在纽约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工作和朋友圈。自由插画是孤单的工作,而搞艺术的有時候容易钻牛角尖,所以对我来说,身边有一些能以共同语言沟通的人是很重要的。美国插画、纽约插画社团、艺术指导协会以及其sweetdreams他一些团体组织的活动,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这里有世界级的博物馆、餐厅、音乐、和文化活动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像纽约这样,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2015©booooooom
S&C:作为亚裔,你觉得融入这里难吗?在寻找商业合作的过程中会碰到更多的困难吗?
Victo:相反,亚裔的背景给了我一些优势。在风格上来说,我不一样的成长背景让我的作品更加独特和鲜明。在市场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崛起,很多文章都跟中国有关,越来越多的广告也会考虑中国市场。所以对于带有东方味道的插画需求也越来越大。
S&C: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
Victo:小学时,同班同学让我帮他画几套四格漫画,作为报酬,他给了我很多糖。不过如果是指正式雇佣的话,最早一次是在我 20 岁,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读大三的时候,被 SooJin Buzelli,Asset international(一家多用插画的投资杂志)的创意总监看中。她是我作品集导师 Chris Buzelli 的妻子。有一次我为 Chris 的班级画的一副作品被 SooJin 看到,她很有兴趣,就刊登在了她的杂志上,就这样我们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工作关系(谢天谢地)。
2015©Audible
S&C:当时在美国找工作困难吗?在这个从 0 到 1 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Victo:一开始积累客源时是必须“厚颜无耻”毛遂自荐的,像是给客户寄印有我插画的明信片,带着作品集叩门等等。不过回头看,一路走来我有很多贵人和伯乐提携,像是《纽约时报》和《纽约客》这两个大客户,都是因为被它们的美编赏识而拿到的,所以还是觉得蛮顺利和幸运的。
如果说最大的挑战,是应付纽约昂贵的生活。毕业以后决定要搬到纽约闯世界,可是人生地不熟所以一开始也比较倒霉。我和前室友因为付不起好区的租金,第一间房子租在布鲁克林比较乱的一个地方,入住两个星期房子就被偷了,无奈又要搬家。这样搬来搬去用了不少积蓄,工作又还没有稳定,所以前一两年还是比较节省。不过那时候是很开心的,生活很简单,事业每天一小步一小步往上,又还没有成功和舆论的压力。
Norton X'mas Card - The Meeting, 2016©Victo Ngai
S&C:当时你们都做了哪些推广活动?
Victo:我的经纪人帮我制作派发了许多宣传卡片和电子宣传邮件,另外我们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我给客户邮寄亲手写的明信片,打电话请求面试,甚至厚着脸皮在插画活动或开幕式上做自我介绍,这样才积累了一小部分客户。我也参加了一些重要的比赛(例如美国插画年鉴、纽约年度插画大赛,传媒艺术,科幻光谱艺术等等)。结果证实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推广渠道。
我还会发表公开演讲,在不同的大学、 纽约插画家协会,ICON 和 Ovilgy 总部等组织举办的活动上。这让我有机会在同行和美术编辑面前展示我的作品。另外,为《纽约时报》和《纽约客》进行创作也成为了很无意却有效的推广,许多其他客户是在这些刊物上看到我的作品后找到了我。
Treacherous Water, 2015© Victo Ngai
S&C:对于你来说,在香港和纽约做一个插画家有什么区别吗?
Victo:要想在香港谋生,仅仅依靠插画是非常困难的。据我所知,大多数的插画家都同时兼职平面设计师或者艺术老师,而且也没有多少社论插图的市场存在了。由于发行量小,出版社实际使用的出版物插图的预算比美国要少很多。插画的概念对人们来说是比较新颖的。当别人问我的职业时,我只是说我是画画的,因为如果我说插画家往往会遭到别人的白眼.....
S&C:插画师在美国的生存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最近几年有发生过(好/坏)变化吗?
Victo:插画在美国有很长的历史,加上市场很大,所以稿费也给得起。虽然自从照片的流行以来,插画师并没有像黄金时代时那么吃香风光,总的来说,做插画在美国还是有比较多的机会。
▲登上苹果首页的《吉星高照》,2016©Victo Ngai
S&C:那自由插画家这个身份,是否会为你带来无形的压力?比方说,很多人(尤其是长辈)会希望女孩子有稳定的工作,而插画家却让他们觉得“闲赋在家”、“不切实际”。你的家里人会对你有这样的要求吗?
Victo:“自由职业”的确是一个比较新的工作模式,在美国有时候也需要解释很多遍别人才会有点懂。没有老板,不属于任何公司,可以穿着睡衣上班的工作好像让很多人都觉得不靠谱。再加上普遍认为搞艺术的都是没饭吃的,“自由插画家”这个身份是会让很多长辈腋下出汗。
“女性自由插画家”更加是雪上加霜。因为传统思想认为女性应以家庭为重,天职乃相夫教子。老人家有时候会念一下让我还是进大公司比较好,有了稳定的工作,赶快结婚生小孩。一开始我会烦,不过后来想一下他们也是在以他们的方式关心我,只是我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不一样。其实我算是蛮幸运的,家人大多都比较支持和理解,而且一个人生活在纽约,被念的机会也比较少。
Awe of Height, 2015©Victo Ngai
S&C:能重点聊聊对你影响最深的导师或个人吗?
Victo:对我的插画事业影响最深的人是我的 RISD 毕业作品老师 Chris Buzelli,不仅因第一次发表的作品有赖他,而且当我被学校成绩、比赛和尝试寻找自我风格这些事搅得心烦意乱的时候,Chris 提醒我应该把“为什么我喜欢去画”放在第一位。他向我指出:
“风格仅仅是一个人画画的习惯,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风格,正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一样。
这使我意识到在工作中做真实的自己,是在作品中带来独特声音的关键。
我的生活榜样是我的母亲,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设法一边自学,一边在共产劳动营工作,并最终在学校系统恢复时进入了大学。我的母亲在一生中做过很多种工作,有些很卑微,但她总是竭尽全力的去做好每一份工作。
40 岁时,她决定重返校园,并历时 10 年修完了中医学位。所有人都说,她年纪太大了,无法完成这么巨大的职业改变,而如今她却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医生。她教会我要敢于梦想,勇于行动,如果我能做到她一半的成就,我想我会非常高兴的。
Guardian Angel, 2017©Victo Ngai
S&C:成长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启发了你去追求梦想吗?
Victo:我妈妈的经历让我觉得只要敢想,肯努力,遇到难关不放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她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下过乡做过工厂。虽然不是自己挑选的工作,可是她还是会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后来工厂想提拔她做领导,可是她一直希望上大学,所以总在一天辛苦工作以后,不休息反而默默自学,文革结束以后考进了国家重点的中山大学中文系。
来到香港后她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像是报纸编辑,投资公司经理等。在她快 40 岁的时候因为我和我父亲身体不好,她决定去钻研中医。这一读就是 10 年,现在她成为了口碑很好的中医师。
2015©China Daily
S&C:从你对你母亲的描述中能够深刻感觉到她也是一位非常棒的新女性,那能不能给我们分享几个在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呢?
Victo:我妈妈的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性,她一些自创的育儿方法还蛮独特的。比如说,我从小就非常调皮倔强,第一次看到仙人掌就特别想去抓,我妈妈把我拉开了好几次我还是要去。后来她决定要让我知道痛,接受一点教训,所以她拿着我的手轻轻地碰了一下仙人掌的刺,在这以后我再也不去抓了。她的理念就是小时候撞板是好的,吸取了教训才能避免更大的伤害。
再比如,我妈妈很有心培养我的想像力,所以小时候每天晚上讲故事时,她总是在最精彩的时候停下来,让我自己想一下情节会怎样发展。第二天晚上她会让我先讲我的版本,然后再把故事说完。
2015©Marije Kuiper
我除此之外,我很欣赏也很感激我中学的美术老师 Eileen Tsang。当时中五会考选课,我想修的两门课(英国文学和艺术)都刚好撞在同一个时段,我一直成绩不错,所以老师们都劝我读英国文学。很多香港人都认为艺术是给读不来书的学生的,于是我放弃了选修艺术。可是 Miss.Tsang 觉得这样实在是太可惜,于是自愿在她午休的时候给我一对一上课。如果当初没有如此热心关爱学生的老师,我也不可能考上 RISD,然后成为插画师。
Window or Small Box, 2015©Victo Ngai
S&C:谁是你最喜欢的画家或艺术家?这种喜爱是因为他/她的作品还是艺术家的个人魅力呢?
Victo:喜欢的艺术家实在是太多,不能尽录,随便从书架上拿几个讲讲。
Vincent Van Gogh、Henri Matisse、Paul Gauguin、Mary Blair,我喜欢他们大胆的用色,自信的笔触和各具一格的透视感。
Andrew Wyeth 和 Eyvind Earle,我觉得他们的留白很棒,构图形状和设计感一流。
John Singer Sargent 和 William Turner,他们是光和影的魔术师。
Yoshitaka Amano、Gustav Klimt、Virginia Frances Sterrett、Kay Nielsen、Aubrey Beardsley,我很喜欢他们线条的流畅感以及华丽的细节和图案。
Katsushika Hokusai、Utagawa Kuniyoshi 还有 Hiroshige,他们是 limited-palette 的大师。还有很多很多 ……
我认为如果希望作品丰富有特色,兴趣广阔很重要,所以尽量还是要多看多吸收。
Happy Dragon's Year, McDonald's, 2016© Victo Ngai
S&C:你的作品有大量中国传统元素在里面,这个是否有家庭对你的影响呢?
Victo:那当然,成长的环境潜移默化地造就了我们偏爱的品味。
S&C:你的画中出现的最多的颜色是偏红色系的橘、朱红等颜色,对这一类的颜色有特殊的偏好吗?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色系呢?
Victo:这也是个人喜好吧,我喜欢老东西所以画面也会用到旧旧黄黄的色调。不过大多时候,用色是取决于题材需要表达的情绪。不同的颜色给我带来不同的感觉——比如说蓝绿色调比较柔和写意,蓝灰黑比较压抑,红色带有激情,活力和血腥感。
Best of the Best - 2015© Victo Ngai
S&C:我们发现在你的作品中,女性的位置都很特殊,表达性别特征的部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掩饰。有什么内容和情感是你想要表达和表现出来的吗?
Victo:你提到的那一幅叫 Sweet Dreams,是给《纽约客》(The New Yorker)画的,表达的掩饰主要还是出版物的尺度问题。因为是老少咸宜的刊物,如果赤裸裸的就没办法出版了。不过从个人创作的角度来讲,我也觉得含蓄的性感比起全裸更诱人,多些空间距离美。
Sweet Dreams, 2015© Victo Ngai
S&C:女性这个天生的属性对你的作品有什么影响吗?
Victo:对于我来说,在创作时,我是一个插画师,男性女性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人生的经历,而我觉得这些经历并不会被我的女性角色所限制。
S&C:你的作品中,动物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和我们聊聊你的想法吗?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隐喻吗?
Victo:我很喜欢动物,他们的形态动静都特别漂亮有趣。它们往往特征明显,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去形象化的空间,所以有时候动物成为我玩设计的一个载体。再来我喜欢用动物因为他们是中性的。
也许因为电视电影的关系,很多人的外表会被符号化。比如说我们看到金发碧眼身材丰满的女生,就容易觉得她是个花瓶;或者看到尖脸鹰钩鼻的人,就会认为他是冷酷的。可是我们对动物没有这种偏见,所以我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它们来说故事,能让它们表演出我希望的情感和寓意,而不用担心观众先入为主。
2014©FORGE. Art Magazine
S&C:艺术家都有内心想要传达的欲望,你通过你的作品最想传达的理念是什么?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外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呢?
Victo:插画对我来说是一个梦的世界,在现实里不可能的在插画的世界里都有可能。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所以我希望创作的是一个游乐园,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作品产生以后,就会脱离创作者有了自己的生命。只要我的东西能给别人带来一种感觉,而不仅仅是好看的花瓶,我就会满足。至于那些感觉跟我原本创作的意念是否一致,我觉得并不重要。我觉得我是内向和外向的混合体吧。我喜欢跟人交往,可是过多的社交也会让我觉得烦。
2015©Like Knows Like
S&C:作为一个插画家,一个艺术家,想象力至关重要。那么你是如何培养自己的想象力的?当创作遇到暂时的卡壳或者瓶颈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Victo:我觉得想像力跟练肌肉是一样的,熟能生巧,不要只安于一开始想到的几个点子,看看有没有办法强迫自己,更上一层楼。当人脱离自己的“温室”时,才会成长。一般卡壳的时候我会去散散步,让自己放松,给灵感找上门的机会。很多时候越是钻牛角尖越是想不出来。另外,经验也很重要,如果真的没有灵感可是时间逼人,有一些过往的方程式可以套用一下。
▲ Victo 今年 1 月 10 日在香港广东道 Apple 店内的见面会(©Jason Li@Twitter)
S&C:你的作品风格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并且被大众所熟知,有想过尝试其他的表达风格和绘画语言吗?当你被一种形式困住想要突破改变,却变而不得时,你会怎么做呢?是继续这种风格,还是去画它的对立面(哪怕不喜欢),以此来突破自己的局限性?
Victo:这两个问题一并回答吧。其实我的风格随着成长和生活变化也一直在进化。风格的确是一个不断寻找,探索和发现的旅程。它不应该是一个框框,一种限制。它是活的,因为它是活人自身的伸延,所以也不能强求。如果有一天我觉得无聊了,自然就会去尝试不一样的绘画语言吧。我所认识的插画家里,风格独特而又不断成长的都是兴趣广泛,很有想法的人。所以做插画不能只是在工作室里埋头苦干,要多去吃,去玩,去看,去体验也能有感而发。
▲Victo 之前的家兼工作室(2015©gooood.hk)
S&C:我们看到你的上一个工作室,也就是你自己的家里,客厅摆放着一架钢琴,你平时会弹吗?音乐对你的创作灵感会有所启发吗?
Victo:惭愧,很久没有弹琴了。小时候学了差不多 10 年,不过没有什么音乐细胞所以也学无所成。本来打算在纽约继续学,但是一直都没有时间练。不过我很喜欢听音乐和看百老汇,它们能带给我很多直观的触动。
S&C:你觉得生命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Victo:身边的人。
S&C:“30 under 30”最年轻的得主之一、插画家协会的两枚金牌,以及很多含金量非常高的奖项和荣誉,你和你的作品在行业内外都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这些都不免把你和“成功”这个词联系在了一起。在你眼里,什么才是所谓的“成功”?对现阶段的你而言,有没有去定义过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Victo:我觉得“成功”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有些人认为嫁的好是成功,有些人觉得年薪过百万是成功,有些人则认为留名青史才是成功,所以我觉得,成功与否还是要看自己的秉性和想要怎么样的一个人生吧。如果把社会上对于成功的定义强加于自己身上,那么追求就变成了任务,成功了也未必会幸福。
很多人觉得做艺术的都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我觉得做艺术的反而会更爱美的东西,就像是好吃、好玩、好看的。我也是个有物欲的人,前几年有一段时间接了很多很商业性的工作,那时候虽然收入很高可是我却非常不开心。每天工作到三更半夜,身体弄坏了,赚了钱也没有时间花,更重要的是那些作品的创意空间很小,让我感觉很压抑,没有达到我所追求的自身的价值感。这才让我慢慢发现,一个能平衡事业,健康,家庭等各方面的生活,才是我想要追求的成功。
S&C:八卦的小问题,你在生活中有什么特殊的小癖好吗,比如收集石头、昆虫什么的 :P
Victo:喜欢收集奇特的戒指算是吗?S&C
更多 Victo 的作品
Website: https://victo-ngai.com
Tumblr: https://victongai.tumblr.com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victo
采访:阿pe、死宅
翻译校对:Wendy、Jessica
编辑:阿Pe、Vivian
本文为 Share&Cheer 原创,如需转载请微信留言。
特别感谢 Victo 大力支持,本篇最早发表于我们 2015 年 5 月 21 日的微信推送。
?? 彩蛋:点击下方图片获取你的 2017 Spirits
正在重新定义成功和幸福的女力专访
叶泳湘:成为契合时代的太极传播者,即便水深火热,依旧闲云野鹤
刘喆:不被“成功”二字桎梏,我要用一杯茶改变千万人
敢姑娘Chloe:用非正常方式打开人生?我敢!
尔尼:她乘百年帆船,在海上喝酒唱歌看星星,遇见属于自己的奥德赛
101 个重新定义成功与幸福的女人
在这里讲述自己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ShareandCheer 微博@Shareand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