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美终将大战一场,对付美国的方法,毛主席早在70年前就已经挑明

武哥观天下 · 昨天 23:18
中美关系愈发紧绷,仿佛一根随时可能断裂的弦。贸易争锋未歇,科技封锁加剧,军事角力层层升级。回望70年前 的判断,一些方法与智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1949年新中国初立,他就已洞悉美国企图,以手伸得太长形容这个新晋世界霸主。美国习惯披着民主外衣行事,其实本质是追逐全球主导权,一旦认为利益受威胁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
1.jpeg

朝鲜战争成为鲜明例证,美国率多国部队直逼边境,新中国果断投入抗美援朝。三年较量,使美国没捞到便宜,也让中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自此确认,中美根本矛盾不是一时可以平息的短暂纷争,而是与利益格局密切相关的长期对抗。这一点,放到今天仍然成立。两个国家一个要维持现有霸权,一个要实现崛起。冲突难以避免。
应对方式,毛泽东总结为硬碰硬与灵活周旋并用。他反复告诫,落后就要挨打,强调必须拥有硬实力。
2.jpeg

为此,在物资极度匮乏时期仍主张发展两弹一星。1964年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中国终于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震慑力。
有人说,这才是美国始终心存忌惮的底气。即便进入现代,芯片、5G、北斗等领域卡脖子的危机依旧存在,美国制裁华为就是讨厌中国能威胁其地位。只有真本事才能破局,否则只能被动挨打。
从未因外部压力而退缩。抗美援朝之初,小米加步枪就敢正面硬撼美军。“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犀利‘地概括了对方的虚张声势。
3.jpeg

这种不怕对抗、绝不示弱的气势,事实上成为多少后来者继续坚持的处事基调。尤其当前美国惯用贸易战、金融战牌,越是退让,对方越加得寸进尺,唯有强势反击才能迫使对方坐下来理性对话。
结盟和团结同样重要。 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联合亚非拉新兴国家,共御美国主导的阵营。到了70年代,又灵活调整方针,拉拢美国对付苏联。
今天中国推一带一路,本质延续这种地缘资源整合思路。事实证明,多朋友总好过单打独斗,当下东盟已成最大贸易伙伴,亚非拉合作则在国际舆论和资源分配方面给予支撑。
4.jpeg

持久战哲学是 另一功夫。美国脾气急,我们得慢慢煎。抗美援朝正是如此策略,三年消耗让美方不得按谈判桌。
现实操作上,中国对贸易和科技的长期攻坚,就是要拖垮对方急于取胜的耐心。步步为营,缓慢赶超,美国焦虑但无可奈何。这盘棋永远不是速胜。
观察现状,无论贸易端还是军事方向,美国始终采取高压态势。2018年加征关税,2020年禁售华为芯片,2022年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都是想扼杀中国关键技术突围的可能。
5.jpeg

但中国并未退却,自主可控渐有成效,2023年Mate 60 Pro的发布便是一大信号。军事方面,美国依赖航母集团优势,南海巡航不断升级,但中国舰艇数量反超,美方不得不正视现实格局的变化。
美国GDP仍有领先,军费开支数倍于中国。但发展速度、科技建设和国际影响已经从多维度逼近。一些细节显示,中国已在某些领域夺得抢先机。
而美国头痛的不仅有外来经济挑战,还有债务膨胀、党争困局、不确定政局等自身隐忧。推演未来,两国合作与博弈将长期并存,全面摊牌几率低于有限摩擦。
6.jpeg

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挑衅不会停,科技打压和军事施压依旧是常态。中国的应对仍需坚韧持久、灵活统筹。
比如芯片研发、人工智能、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必须实现跨越。旧规则约束,是短期难解的挑战;但团结新兴市场、加强中亚非拉合作,可以为自己增加后手和战略纵深。
核心经验在于强大自己,稳住士气,并始终保持耐心。如果这几点贯穿始终,美国再多动作也难以动摇大局。对抗不会很快结束,但中美由暗战走向深度博弈、分阶段竞争,将成为新常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武哥观天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