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升专科?以为是在玩梗,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近期,“本升专” 这一小众话题再次成为了网络热议焦点。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布的2025年单招计划显示,该校继续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计划招生135人,涉及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毕业后发放专科毕业证。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河南省教育厅与郑州铁路局共建,是一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8年至1963年举办本科教育,1994年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郑州铁路机械学校、郑州铁路卫生学校、郑州铁路教育学院和郑州铁路师范学校合并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高速铁道技术、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训基地。
“本升专” 现象并非个例
近年来,在“学历+技能”新趋势促动下,一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招收本科生。除了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外。
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大学生技师班”。招收已经有专科及本科学历的学生。
从大环境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过去几十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1990年全国本专科合计仅招收了60.88万人,即便是到了1998年,大扩招前的一年,本专科招生也不过是108万人。而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开启了大学扩招模式,至今持续了26年时间。2024年,全国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与当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本科文凭的含金量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学历的边际价值持续下降。
学历为王VS能力为王
“学历为王”与“能力为王”之争,本质是教育价值与人才评价标准的深层博弈。
“学历为王”长期主导社会认知,学历被视为求职、晋升的“敲门砖”,驱动着人们对名校和高学历的追逐。它提供了一种简便的人才筛选机制,但也催生了“内卷”与“学历贬值”。当高学历不再等同于好工作,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凸显,其局限性日益显现。
而“本升专”等“反向升学”的现象,正是对“唯学历”的反思与突围。本科毕业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补足实操技能,追求“学历+能力”的双重优势。企业更看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岗位适配度与持续学习的能力。
“能力为王”并非否定学历。本科教育奠定的理论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是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真正的趋势,不是二者对立,而是从“单一崇拜”走向“融合共生”。学历是起点,能力是终点。
未来的人才竞争,属于那些既能驾驭知识、又能动手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