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东南亚离中国更近,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背后原因

所有悲戚 · 前天 04:14
“离中国这么近,怎么反而更像印度?”刷短视频时,这句话常被弹幕刷屏。
很多人以为地理近就该文化亲,其实东南亚的“印度味儿”是被季风一路吹出来的。
1.jpeg

两千年前,印度商人顺着西南季风跑船,随身带着佛像和咖喱味故事。
当地人听着听着,就把吴哥窟盖成了印度式山形塔,把梵文刻进石碑。
2.jpeg

相似的气候和慢节奏生活,让“轮回”“业力”这些概念不用翻译就能落地。
中国这边呢?秦把越南北部划进地图,但只是军事打卡,文化没跟上。
后来王朝重心都在黄河,岭南都算偏远,更别提再往南。
3.jpeg

山多河急,陆路难走;海路虽通,可朝廷把出海看成面子工程,郑和七下西洋,船大却不下种。
1433年船队一停,海禁锁国,风向一转,东南亚继续跟着印度节奏跳舞。
再后来,殖民者来了:英国分缅甸、马来西亚,法国拿越南、老挝、柬埔寨,荷兰圈印尼,西班牙美国掰菲律宾。
4.jpeg

中国当时自顾不暇,广东福建人只能“下南洋”讨生活。
他们挖矿、割胶、开店,一边寄钱回家,一边在本地低调做人。
5.jpeg

娶当地媳妇、改信佛教或基督,身份证上渐渐看不出“中国”二字。
二战后独立潮,冷战又把东南亚推向另一边。
泰国、菲律宾签条约反共,印尼屠华,大马搞配额,越南打完美国又跟中国边境交火。
6.jpeg

历史课本里,华人常被写成“外来势力”,这种阴影一直晃到今天。
现在高铁、港口、RCEP、中国游客,看似热闹,可老记忆还在。
马来西亚取消过高铁,菲律宾一会儿亲中一会儿亲美,越南在南海摩擦里找平衡。
7.jpeg

新加坡和文莱算特例,一个靠华人治理,一个靠石油换投资,才少了点尴尬。
说到底,文化不是按距离算运费。
谁先靠岸、谁留下故事,谁就赢了。
印度商人两千年前就明白:季风年年有,人心得慢慢磨。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所有悲戚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