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婕受过一次大伤,膝盖的十字韧带撕裂了。这种伤很麻烦,她为此休息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才慢慢回到球场上。那段日子没人帮她,路是她自己一步步走回来的,从伤病里站起来,重新开始打球,过程不容易,全靠自己硬扛。
她最初是在华中科技大学打球,带着学校的队伍拿到了大学联赛的冠军。那次比赛她打得很好,总决赛结束,最有价值球员的荣誉给了她,名字就是MVP。后来,她去了山西女篮打职业联赛,球队也进了四强,她个人的表现没有被埋没。
她是怎么打球的
她在球场上,进攻效率高,敢打敢拼。莱茵鲁尔世界大运会,她代表中国队出战,面对不同国家的对手,她总能找到得分的办法。这和防守关系不大,主要是看她个人的进攻能力,她能自己创造机会,然后把球投进去。
大运会淘汰赛打日本队,陈玉婕拿下10分、12个篮板和5次助攻。面对波兰队,她14次出手投中9个球,其中三分球5投4中,得到24分,还有6个篮板、3次助攻和2个抢断。
这些比赛都是硬仗,更能看出一个球员的底色。数据清楚地摆在那里,没人能说三道四。她在场上的正负值,经常是全队第一。官方统计的数据,不会骗人。她身高1米78,这个身高可以打得分后卫,也能打控球后卫,位置不单一。
大运会决赛打美国,她出手15次命中8球,拿到19分、3个篮板、2个助攻和3个抢断,在场上的正负值是+13,全队领先。
她打球不拖沓,有三分球,也敢运球突破。攻防转换速度快,这是她从大学篮球时期就养成的习惯。她不是那种传统体制里出来的球员,她的路子是从大学球场上一步步拼出来的。她的防守也很积极,抢断、顶防,都是在比赛里练出来的。
队伍里缺个啥人
之前的中国女篮,打法有点僵硬。亚洲杯的比赛,很多人都看见了,战术很依赖内线的韩旭和张子宇。一旦这两个高点被对手掐住,外线的球员就集体没了声音。三分球没人投得进,外线也没人敢拿球往里打,最后球就只能在外面传来传去。
比赛输给日本队,当时没人笑得出来,问题大家都看在眼里。老一套的打法,已经走不通了。球队需要能把局面打开的人,需要能站出来得分的外线球员。光靠内线一个点打球,路子太窄了,对手一研究,就很容易被针对。
现在杨舒予的状态回来了,外线算是有了一个火力点。只有一个是不够的。对手把她研究透了,包夹她,限制她,那球队的进攻又会回到老路上。队里需要第二把火枪,需要另一个能稳定得分的人,和杨舒予形成呼应。
陈玉婕的得分能力,看过她比赛的人都不会怀疑。如果她和杨舒予同时在场上,外线就有两个可以持球进攻的点,对手再想轻易去包夹内线的韩旭和张子宇,就要掂量掂量了。这样一来,整个球队的进攻套路就活了。
以后会怎么样
这次国家队集训,名单重新调整了。教练组把陈玉婕召了回来,也放进了很多其他年轻面孔。这不是随便选人,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找那些敢打敢拼的,能给球队带来变化的球员。年轻人需要机会,也需要赛场去证明自己。
其实,陈玉JEE婕之前也进过集训队。但第一次,她在第一轮裁员的时候就离开了。之后她没有抱怨,也没有说什么,而是去了大运会,用赛场上的表现说话。她带着队伍一路打到拿下了冠军,她自己也打出了名堂。
现在,她又重新穿上了国家队的衣服。机会是她自己打出来的,不是谁安排的。8月18日到10月18日这段时间,中国女篮没有比赛任务,正好是集训和磨合的好时机。队里的氛围也在变,年轻球员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不管是替补还是主力。
据说训练课结束后,教练会单独点人说问题。表现好的,就留下来;表现不行的,可能就要先回家,等下一次集训的通知。队内训练的视频也放出来了,队员之间相互攻防,能看到陈玉婕不躲不闪,进攻和防守都很有劲头。
教练组已经在考虑新的外线攻防套路。陈玉婕和杨舒予这对组合,能不能真的“双枪齐发”?能不能帮助中国女篮打出新的形象?这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而是整个外线阵容都需要改变,需要更有活力和攻击性。
球迷都喜欢能得分的球员。陈玉婕在大学联赛拿过冠军和MVP,在职业联赛站稳了脚跟,还在WCBA全明星星锐赛上拿了MVP。她的数据每年都在进步,得分、助攻、抢断,都排在各队主力球员的前列。她是不是下一个能引人注目的球员?等集训结束,新赛季开始,一切都会很清楚。
大运会小组赛,陈玉婕第一场得到19分、4个篮板和4次助攻;第二场是12分、2个篮板和1次助攻;第三场则贡献了9分、3个篮板、3次助攻和2次抢断。
她能面对强队打出关键表现。在需要得分的时候,她敢在三分线外出手。在球队需要篮板的时候,她也能冲进去拼抢。她在自己待过的每一支队伍里——大学队、职业队——都是一个重要的进攻点。这次集训,大家都在拼位置,数据不好可能就得离开。接下来几个月,教练会一直观察名单上的每一个人。等到比赛真的来了,谁能保住自己的位置,谁会被换掉,很快就会有答案。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