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就在今天,中国女篮传来刘禹彤、李月汝、宫鲁鸣的新消息

上次二位 · 昨天 20:23
集训三个月打不过集训两周的队伍,这届女篮亚洲杯直接把教练组推上风口浪尖。
7月28日传出的消息里,大学生队14天速成夺冠和国家队苦练却败北的对比太扎眼,更别说李月汝在WNBA持续低迷,宫鲁鸣的"科学训练论"根本说服不了观众。当体能力量训练和所谓新战术被证明效果存疑,到底是该继续押宝新人张子宇,还是学大学生队搞实战化改革,这场争论已经关系到巴黎奥运的生死战。
1.jpeg

高强度训练不等于科学训练,这个道理在竞技体育里早该成共识。大学生队教练李笋南让队员自主协商战术的"民主篮球",其实暗合现代运动训练的神经肌肉控制理论——球员在特定场景下的应激反应,远比机械重复固定动作有用。反观国家队每天上千次投篮训练,看似刻苦实则违反运动生理规律。美国体能协会2019年就发布过报告,连续高强度投篮训练超过45分钟,皮质醇水平激增会导致动作变形,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女篮姑娘们比赛时手抖。
2.jpeg

战术选择问题更值得深究。宫鲁鸣坚持用2米26的张子宇当核心,却没算准现代篮球的攻防转换速度。日本队平均身高1米78的阵容,用全场紧逼把比赛节奏提到每分钟2.3个回合,直接打崩中国队的体能储备。类似情况在2016年里约奥运男篮就上演过,宫指导当时带男队也是坚持传统中锋战术,结果被委内瑞拉跑轰战术打穿。这种路径依赖的执教思维,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赛场上早就该淘汰了。
3.jpeg

李月汝的状态滑坡暴露的是角色定位混乱。作为传统五号位,她在WNBA场均出手3.8次三分球,命中率却只有28%,这种"东施效颦"式的打法转型明显操之过急。对比同样赴美的韩旭就聪明得多,在自由人队安心当蓝领中锋,把挡拆质量和护框做到极致。职业联赛不是试验田,找准定位比全面开花更重要。看看波兰男篮归化中锋斯劳特就知道,坚持篮下强攻反而能在欧洲赛场吃香。
4.jpeg

改革方向其实早就藏在隔壁日本队的成功里。她们归化混血球员斯蒂芬妮不到两年,但全队贯彻的"五秒进攻"体系让每个球员都成战术发起点。这种全民皆兵的快打旋风,本质上和大学生队夺冠的团队篮球异曲同工。与其继续押宝单一新星,不如学塞尔维亚男篮搞位置模糊化培养——2019年世界杯他们就是用五个全能型前锋打爆美国队。当张子宇这种巨无霸中锋在场时,或许该考虑三前锋策应体系,用移动能力弥补速度短板。
5.jpeg

看着女篮姑娘们赛后搀扶着退场的画面,说完全没触动是假的。但竞技体育不相信眼泪,东京奥运银牌的辉煌还没褪色,现在更需要冷静思考。宫指导说的"小考论"可以理解,但巴黎奥运倒计时已经启动,是时候让训练回归科学、让战术跟上时代了。毕竟球迷能接受技不如人,但接受不了拿着金矿挖不出宝。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上次二位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