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有消息传出特朗普或将来华访问。而在其专机尚未抵华之时,美国交通部长达菲的一番言论引发轩然大波。据相关媒体报道,达菲宣称中国造的消费级无人机占据美国 9 成市场,直言美国 “领空控制权已在中国人手上” 。这一惊人之语,瞬间点燃舆论场,促使人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深意与中美关系的微妙动态。
特朗普(资料图)
当前,中国无人机在美国市场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美国联邦航空局报告显示,美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比高达 90%。无论是普通民众用于日常娱乐、摄影,还是企业用于商业测绘、物流配送等领域,中国无人机都随处可见。众多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无人机青睐有加,因其具备出色的飞行稳定性、高清拍摄功能以及便捷的操作体验。就连美国军方在一些非战斗的侦察、监测任务中,也曾使用过中国产无人机。这足以表明,中国无人机已全方位融入美国社会的多个层面,在市场份额上拥有难以撼动的优势地位。
美交通部长达菲此番言论,绝非空穴来风。他随后提出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计划取消对超出操作员视线范围飞行的个性化许可,要求无人机配备防撞装置,且操作员必须经检上岗。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规范无人机使用,保障飞行安全,但深入分析,实则暗藏玄机。若新规生效,操作员能将无人机飞离视线之外,极大地拓展了无人机的商用范围。据相关机构预测,到明年,美国商业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翻倍。如此一来,美国企业必然会被这块迅速膨胀的市场蛋糕所吸引,加大在无人机研发领域的投资。达菲的真实目的,便是通过政策引导,培育美国本土无人机企业,逐步打破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主导局面,进而在未来对中国无人机企业加征高额关税,实现美国企业对本土市场的独占。
然而,美国想要夺回无人机领域的主导权,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在核心部件供应方面,美国本土无人机企业严重依赖进口。无人机的芯片、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要实现这些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美国企业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和建设生产线,且这一过程耗时漫长。在资金和时间成本的双重压力下,美国产无人机的价格将大幅攀升,在市场上与中国产品竞争时,价格优势尽失。从市场用户习惯角度而言,中国无人机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实惠的价格,已让美国用户形成了长期的使用习惯。改变用户的消费偏好和使用习惯,需要美国企业在产品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实现质的突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美国在政策层面也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特朗普(资料图)
对比中美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中国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技术创新上,中国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拥有大量与无人机相关的专利技术,涵盖飞行控制、图像传输、电池续航等关键领域。这些技术成果有力地支撑了产品性能的提升,使中国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依然能稳定飞行、精准作业。从生产成本来看,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高效的生产能力,使得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推向市场。这种技术与成本的双重优势,是中国无人机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根源所在。
特朗普访华的消息传出后,各界高度关注。若特朗普成行,美国在无人机领域的政策调整,必然会成为双方经贸谈判中的重要议题。这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格局,也会对全球无人机市场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在无人机领域寻求合作共赢的平衡点,才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体系,美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双方若能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思维,加强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将为全球无人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无人机产业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成本优势和市场开拓能力,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美国若想在无人机领域实现突破,不应采取贸易保护等短视行为,而应遵循市场规律,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中美两国在无人机领域乃至更广泛的经贸领域,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特朗普访华若能为两国在无人机等领域的合作搭建沟通桥梁,无疑将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