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看懂尼赫鲁下场,才懂莫迪险境,印度七十年豪赌赔国运,能翻盘吗

麒元点评 · 11 小时前
当年尼赫鲁能同时从美苏两边拿援助,为何现在莫迪却落得个从中美欧三方都收到惩罚?
孟买Sensex指数四周里近19%的跌幅,卢比对美元一脚踩穿85关口,盘面上全是“止损”两个字。资金更现实,123亿美元说走就走,连个回头看一眼都没有。市场不讲情面,它认的就是一个词——信心。
1.jpeg

气氛为何骤变?外部三记连环拳打得太猛。美国冻结F-35交付、把年度军事援助从约120亿美元砍到4亿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和多家媒体广泛流传;欧盟把印度移出“普惠制关税优惠名单”的说法,也被反复传播。市场已经用价格投票了,情绪先崩,资产再跌。
印度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芯片四方联盟”的橄榄枝、尖端军售的承诺、地缘舞台上的不断出镜,像是给足了面子。可一场空战,把滤镜打碎。一旦外界认定,连一个综合国力不占优的近邻都压不住,制衡某个东方大国的“重任”,就会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2.jpeg

这场空战本身,细节一直处在拉扯状态。印度空军“阵风”被击落、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的说法,流传度极高,但确切战损数据并未由印巴双方权威部门公开披露,均有待官方确认。更被不断提起的,是对面空军把预警机、数据链、导控节奏整合得相当顺滑,像极了现代信息化体系作战的教科书。这不是单一装备比拼,问题指向更深:体系化联合作战的能力短板。战败后,国内舆论口径出现分裂:对内“胜利叙事”,对外急刹车。两套话术一对照,力气就漏了。
3.jpeg

最扎心的,是一种熟悉的历史回声。澎湃新闻刊载的一场学术讲座里,学者梳理了尼赫鲁时期的思路与困局:为了把内部林立的邦国拧成一股绳,他选择了更强硬的中央集权路线,也在对外关系上“走一步、看一步”。1962年之后,印度的国际地位出现明显滑落,尼赫鲁不得不一封封地向美苏示好求援,长期经营的“不结盟”招牌,等于自己摘了。这是公开可查的史料脉络,冰冷得让人无处闪躲。
4.jpeg

今天的局面,印度再次“错把面子当里子”。莫迪政府把产业政策当作了工业基础本身,把外部机会主义的鼓励,当成可以透支的国力担保。制造业占GDP约17.2%的现实摆在那儿,劳动生产率跟主要竞品国相比差距不小。这些数字在不同口径里有波动,但大方向没变。
这回欧美为啥这么‘绝情’?
经贸层的成本核算。“中国+1”不是慈善。用脚本写的产业政策,落不到生产线上,最后就是供应链风险加权上升,资本一看不划算,立马撤。
5.jpeg

政治层的舆论掣肘。加拿大“暗杀风波”、俄油套利、邻里摩擦等议题,在西方媒体里层层叠加。过去能装聋作哑,是因为“期待值”高。期待碎了,旧账就会被翻。
一个国家的战略野心,如果常年跑在基础国力前面两条街,就会形成“实预期综合征”。
把外部承诺当真金白银。承诺是工具,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项。把宣传当结果。讲故事没问题,但不能把故事当工厂、当订单。把依附当捷径。地位,是靠稳稳的硬实力堆出来的,不是靠“站队戏法”换来的。
6.jpeg

央视新闻关于印巴对峙的报道,边境画面冷得发亮。水、电、路这种最基础的治理手段,被不断地拿来当博弈杠杆,巴方“以牙还牙”。这类操作,短期也许能在国内收割一些支持,长线看就是社会资本的消耗。
7.jpeg

现代国家的竞争,靠的是产业链完整度、制度执行力、军队的体系战能力。枪响那一刻,谁的供应、谁的维修、谁的训练、谁的指挥链能挺住压强,答案一清二楚。
8.jpeg

9.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麒元点评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