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机场外刺鼻的混合气味与横穿马路的圣牛,让每个初到印度的旅人瞬间陷入认知混乱。
这座矛盾与希望交织的国度,用极致的割裂感击碎所有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想象模板。
路边摊十卢比的玛莎拉脆球与贫民窟自建学校形成鲜明对比,达拉维贫民窟孩童收取五卢比"救人小费"的生存智慧,折射出底层社会自洽的生态系统。五星酒店落地窗外飘荡的雾霾里,穿戴防毒面具的IT精英与赤脚挑粪工行走在平行时空。更值得深思的是医疗资源的分层:私立诊所里做核磁共振的白领,与公立医院走廊席地分娩的孕妇共用着同一套种姓制度留下的生存哲学。
这个国家最魔幻之处在于,当游客在恒河边呕吐时,当地人会认真解释这是工业污染不是圣河不洁;突突车司机边闯红灯边向湿婆神像合十,完美演绎科技崇拜与宗教宿命论的共生关系。或许正如他们用手抓饭时说的——保持内心洁净比洗手更重要。
网友评论:看纪录片里印度的航天中心贼先进,结果街边还在用牛车运货。这种撕裂感比单纯落后可怕多了。孟买金融区跟贫民窟就隔条马路,但两边人好像活在两个纪元。听说那边精英教育确实厉害,可普通公立学校连厕所都没。最绝的是他们自己完全不觉得分裂,可能这就是文化基因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