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妈妈用孩子身世博流量引发伦理争议,黄一鸣持续两年通过直播消费"王思聪私生女"话题再次引爆舆论场。这场充满金钱交易痕迹的情感纠葛里,最刺眼的莫过于未成年隐私被明码标价。当成年人把亲子关系变成流量生意,孩子从出生起就成为真人秀道具。
直播中展示的"态度费"转账记录与精心设计的儿童账号形成微妙互文,5万块打车费与尿布账单构成商业闭环。更值得警惕的是"优质基因论"包装下的生育合理化话术,实质仍是对资本力量的变相跪拜。那些被P图软件强行植入富豪家族特征的婴儿照片,正在模糊真实亲权与流量人设的界限。
王思聪的沉默恰恰印证了资本与流量的共谋法则,而"闪闪"主页那句"爸爸会看到我吗"的简介,更像是成年人为看客设置的互动脚本。当社交媒体开始替代DNA检测,当育儿账单与广告商报价单重叠,被消费的何止是豪门八卦。等这个孩子学会搜索自己名字时,那些童年碎片早就被点击量切割成永不消失的数字遗产。
这出狗血剧最吊诡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真相并不重要。平台要数据,主播要热度,围观者要猎奇,资本方冷处理反而维持了话题长尾效应。但那个在镜头前牙牙学语的孩子,未来要用多少年才能擦掉被亲生母亲打上的"待认领"标签?比起猜测生父身份,我们更该追问:当亲子账号的粉丝数成为新时代童工指标,谁来保护数字原住民的基本人权?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