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老仙又破防了,当着10国的面,直接当面大倒苦水,却又不敢直接指名道姓,但莫老仙自然不甘心于此,转头开始高调宣布要自立门户,当众开启断舍离模式,可现实却狠狠给了莫老仙的幻想一巴掌。
其实,如果不是特朗普蓄谋已久的贸易摩擦,或许世界上很多国家根本尝不到稀土断供的滋味有多难挨。作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稀土的用途非常广泛,涵盖芯片制造、新能源及军工领域,可以算是无所不包,而我们则掌握着全球稀土90%以上的精炼产能。
自从稀土出口限制一出台,不仅美国“脸绿了”,就连欧盟和一众亚洲国家也叫苦不迭。为让我方松口,特朗普一改往日强硬姿态,对我们的限制禁令可以说是接二连三的解除。欧盟这边则不一样,直接将稀土问题视作转嫁矛盾的工具,指责稀土“武器化”,甚至还苦劝美国应该与欧盟联手,共同施压。
就连日本这个资源匮乏国,也不惜碰瓷“摆脱稀土依赖”这一问题,换取美国关税让步。从这些国家的反应中就能看出,稀土对他们到底有多重要。
而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也是一样,深受稀土断供危机的困扰。在刚结束不久的金砖峰会期间,莫迪当着一众国家代表抱怨,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将相关资源用作针对其他国家的武器。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莫迪这番言论就是在暗戳戳地埋怨我方限制稀土出口。
可莫迪也是没办法,因为稀土的短缺,印度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空前的生产危机,莫迪有些小情绪在所难免,但他忽略了我们限制稀土出口的真实原因。要知道,如果没有稀土这张王牌,我们就只能在这场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高科技封锁战中陷入被动地位。对其他国家设置稀土出口限制,就是为了从根源上切断美国从第三国进口稀土这一渠道,加强我们与美国谈判的底气。
如今,莫迪因印度部分企业利益受损横加指责,本质上是忽略了美国这一麻烦制造者对我方造成的影响,把印度自己的损失毫无保留地全都归结于我方正常的反制手段上。
而随着中美之间逐步开启谈判进程,我方也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在近几个月向部分外国企业发放了稀土临时出口许可。但当下中美关税缓冲期将在8月10日结束,我方还不能完全放开稀土限制,这张底牌依旧是两国进行谈判的重要筹码之一。
按理来说,只要中印关系不断推进,稀土问题在未来不会成为印度的困扰。然而,莫迪当着一众金砖国家代表的面,暗讽稀土“武器化”,本质上和美欧向我们“泼脏水”的理念不谋而合,可见,莫迪心里并不打算好好合作,没有任何诚意。
而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与我们对着干,在刚落幕不久的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印度以1比9的态势拒绝签署联合声明,导致公报未能发表。一边热衷于参加美国主导的G7峰会,一边又将上合与金砖搅得天翻地覆,印度不断闹事的背后,就是向外界彰显自身的战略价值。
眼看我方放开限制还有一定时间,印度再次“放大招”,宣布将扶持稀土产业来减少依赖。据报道,印度打算投资250亿卢比,在7年内支持3到4家大型企业,使用在本土开采的原材料生产稀土。按理说,印度稀土储量排世界第三,确实具备满足全球稀土供应的基础,可印度也不是第一个想要摆脱依赖的国家。
早在之前,美欧等国家就做出尝试,美国重启本土稀土矿山,欧盟推动稀土产业链建设,但还是受限于技术、成本控制、环保要求等因素,进展一天比一天慢。我们之所以能在稀土领域取得优势地位,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的重要结果,并不是靠储量就能轻易撼动。印度仅打算投入几十亿元的资金,显然是低估了稀土产业的技术门槛,只能得到“钱花了,但没有结果”的尴尬结局,毕竟印度的工业水平如何,全球都有目共睹。
美国的拉拢,莫迪的“赢学”,让莫迪深觉自己已经成为可以赶超我们的存在,不然也不会无视调停,轻易与巴基斯坦开战。如今,美欧等一众国家在稀土问题上头疼不已,再次给了印度赶超我方的“做梦素材”,比起之前日本扬言要成为“稀土供应国”,印度这次显然比日本还不靠谱,到时候投入的资金打水漂,估计又要把黑锅安在别的国家头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