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深度剖析:印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奇葩?

快乐的 · 6 小时前
深入探究:印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为何会有诸多怪异现象出现?
若要用一个词形容印度这个国家,“奇特”或许最为合适。该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为失衡,虽是个农业大国,但工业发展较为滞后,国内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
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作为世界闻名的软件强国,其地位仅次于美国,这着实令人感到疑惑。
想必不少人都知晓,在社交平台上能看到诸多印度民众的怪异举动,这里就不逐一列举了。
1.jpeg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印度经济缘何会呈现出这般显著的差异?这究竟是由何种因素导致的呢?印度民众为何会有诸多令人捧腹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呢?
实际上,这所有的一切皆是印度宗教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文明相互碰撞而出现的奇异现象。
所以,我们就把印度宗教历史文化当作切入点,深入分析印度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的。
如此这般,也许就能知晓他们那些稀奇古怪的思想和行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众人皆知,印度作为世界上宗教氛围浓郁的人口众多的国家,几乎每个人都是虔诚信徒。在众多宗教里,印度教是最大的宗教,该国超八成人口都信奉此教,其影响力也最为显著。
从严格意义来讲,诸如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其他宗教仅起到陪衬作用,可将它们视作印度教内部为满足不同的印度教信仰以及特殊阶级需求而兴起的改革运动。
故而,印度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当属印度教,其教义几乎对印度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影响,而且整个印度民族的信仰与文化皆与之紧密相连。
然而,事实上印度教的确立并无确切的时间以及创始人,所以也有人觉得,它仅仅是印度文化范畴所衍生出的思想成果。
学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印度教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和灵魂不灭观念,在印度社会历经漫长发展进程后逐渐形成。
大概在公元8世纪,商羯罗以婆罗门教为基础进行改进,吸纳了婆罗门教、佛教等教派的信仰内容,一种新的宗教至此正式诞生,它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既尊崇三大主神,又奉行多神崇拜。
印度教是一个极为庞大且复杂多变,甚至存在相互矛盾情况的教派。因为印度教的众多教义和故事都源于神话与传说,所以它也认可多神信仰,不过总体而言,信奉三大主神的人最多。
其一为梵天,人们觉得他掌控着宇宙的方方面面,并且还左右着人类的命运。
其二为毗湿奴,被视作宇宙和平的守护者,彰显出惩恶扬善的无畏气概。
其三为湿婆神,被视作世界的毁灭者,且持续变幻着多样的模样。他既能驱逐邪恶,又掌管着世间的繁衍之事,故而深受众多信徒的尊崇。
2.jpeg

除三大主神以外,因印度教义认为人世间存在3300万个神灵,所以信徒们也尊崇各类稀奇古怪的神。从某种程度而言,甚至能说世间万物皆可成为神。
在印度,能看到数量极多、各式各样的神像,这些神像的原型涵盖了动植物、日常用品以及家用电器等诸多类别。
2020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应印度邀请开展了一次国事访问,印度民众竟将他的形象雕刻成神像并当作神来供奉,这一现象令不少人深感诧异。
实际上,在印度,这类事情早已司空见惯,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地人竟将动物奉若神明。
在印度民众的认知里,牛同样被视作神灵,其在印度的地位极为尊崇,享有神圣不容侵犯的权利。
无论在何地,牛都能够随意走动、肆意撒欢,印度人不仅不能加以阻拦,还得用最优质的食物来供奉,自然更不可以进行人为屠宰。
在印度,即便牛死去,印度教徒也不会食用牛肉,反倒会饮用牛尿、食用牛粪。因此,当你前往印度旅行,要是在街头看到类似牛尿、牛粪制成的饮品,亦或是用牛粪制作的食物,别心生疑虑,那确实就是此类东西!
那么,为何牛在印度人心中会这般受到尊崇呢?
在印度教的观念里,牛是湿婆神的座驾,也是神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牛所排出的所有东西,像粪便、尿液和气体等,都被视作是神圣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般怪异的信仰,理所当然地让印度人形成了奇特的生活饮食模式。
在更为偏远的印度众多农村地区,存在家庭将狗奉为神明。当这些家庭中的女孩长大到了婚嫁的年纪,她的第一段婚姻必须以狗作为人生伴侣。这是因为女性需要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阶段。
3.jpeg

诚然,存在信奉印度教的家庭里,女性会与神树、神花等其他各类物体成婚的情况。这听起来是否极为荒谬?是否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是否好似瞬间穿越回了古老的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然而,这确实是印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倘若非要针对这类事情给出一个结论,那么不妨认定这便是信仰的影响力,它既能让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坚如磐石,也能使一个人的思想陷入愚昧无知的境地。
二、公然鼓吹世袭的等级体系
倘若信仰问题仅仅属于个人自主选择的范畴,那么世袭等级观念便容不得人自行决定了。
依据《摩奴法典》的记载,“彼时为了让人类得以繁衍,梵天凭借自身的口、臂、腿、足创造出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便是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
印度的这四个等级人群,在社会分工方面各有不同,并且有着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是婆罗门,其主要职责为传授吠陀以及执行祭祀等事务。
第二等级的刹帝利承担着保护民众、进行布施、诵读经典等职责。
平民阶层被称作第三等级,吠舍属于这一等级,他们的主要职责为耕种田地、饲养家畜以及从事商业活动等。
处于最后的第四等级为首陀罗,仅规定了一项义务,即所有人都要为上述种姓提供服务。
4.jpeg

如今,在印度教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类境遇更为凄惨的群体——达利特。他们甚至不具备种姓身份,日常只能从事诸如掏粪、清理下水道之类的工作。
那么,印度的低种姓人群是否存在向上进阶的机会呢?答案为否。
倘若非要达成目标,那只能归咎于命运不佳。唯有在今生努力修行,争取来世投生到高种姓家庭,才可能有希望。
由于印度教经典《博迦梵歌》持续提醒人们:“依据人的本性所规定的职责行事,始终不会受到恶报的影响。”
因此,低种姓者此生的命数便是其本性,莫要心存幻想了。
并且,就连在印度民众心中被尊为圣雄的甘地,也对这件事持支持态度。
既然提及了甘地,那也顺带讲讲他广为人知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起源吧。
5.jpeg

虽说印度教经典《博迦梵歌》是一部描绘战争的史诗,然而它所传达的却是非暴力理念。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是如此表述的:
倘若我们把这些侵犯者杀掉,罪恶便会将我们征服!
此外,在印度教的另一部经典《爱多列雅奥义书》中,非暴力也被列为百姓的四大美德之一。
然而,印度教并不觉得在任何情形下动用武力都违背道德。
另一部典籍《摩奴法典》持有这样的观点:“战斗属于武士种姓的职责。”
这难道不是前后抵触吗?无妨,抉择权掌握在自身手中,依照自己的心境来就可以。
于是,在甘地带领民众为印度谋求国家独立之际,面对英国,他采取了绝食抗议的方式,秉持不抵抗、不合作的态度,以自己的良知来谴责外来殖民者。
最终,印度民众也没料到,不经意间就达成了目标。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印度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先是发起挑衅,随后诉诸武力。然而,最终被我国打得溃不成军、狼狈不堪。
听闻,当年毛主席曾讲过一句十分有名的话:“我苦思冥想了十天十夜,依旧不太清楚印度缘何要与中国为敌。”
6.jpeg

实际上,甘地并非出身于高种姓,而是来自吠舍这一第三等级。他的家庭从事榨油生意,是商贩家庭,在印度社会里地位并不高。
那么,当年这位印度领导人为何不直接取缔种姓制度呢?
这主要源于两个因素。其一,甘地身为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对教义严格恪守。其二,他担忧会失去印度其他社会精英的强力支持。
实际上,当年同甘地一道为印度独立而奋斗的“宪政之父”安贝德卡尔,在担任起草印度宪法的工作时,曾主张废除种姓制度,然而最终未得到甘地的认可。
因为他出身于贱民阶层,反倒由此失去了其他政府高级官员的信赖,也不再为大多数人所接纳。
之后,安贝德卡尔不得不带领百万贱民舍弃了印度教的信仰,转而皈依倡导众生平等的佛教。
由此能够看出,印度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何其根深蒂固,连如此厉害的人物都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那么其他低种姓人群在印度国内的遭遇会越发凄惨。
在印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处于第四等级的首陀罗以及贱民达利特,他们所占比例超八成二,大多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只能卖身给高种姓家庭做奴隶。
特别是在广袤的印度乡村地带,低种姓群体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不少人甚至目不识丁,几乎没人会去寻求法律方面的援助,并且即便去求助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需了解的是,种姓等级居首的婆罗门掌控着印度超七成的司法权力,该群体占印度人口比例不到4%,却占据国会一半的席次。
虽说当下印度从法律角度废除了种姓制度,推行所谓的“西式民主”,然而历经数千年的不平等种姓制度所引发的社会歧视观念,在许多地区依旧十分严重。
举例来说,在印度,身为贱民的女性若遭遇高种姓之人的奸污与杀害,当地政府大多不会予以过问。这正是印度强奸案频繁发生,而政府却全然不在意的主要缘由。
7.jpeg

毋庸置疑,相较于过去,如今印度社会的不平等与歧视状况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由于印度的政客们为使自己所属政党上台,不得不去拉取选票,那么数量庞大的低种姓人群的选票就变得格外关键了。
所以,他们持续出台所谓的“名额保留政策”,在教育、就业以及社会福利等领域都给予部分特殊优待,以此获取低种姓民众的选票。
然而,这根本不足以打破印度社会种姓间的沉重桎梏。依据印度教教义,谁要是违背种姓制度,就会永远无法获得解脱,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故而,在印度的实际生活当中,部分心地善良的高种姓印度人若想帮扶贫困的低种姓人群,需承担极大的风险。一旦被判定违反种姓制度,他们极有可能会被降为低种姓或者沦为贱民。
即便在遭受自然灾害之际,由于受到歧视,印度的贱民群体也无法获得最基本的救助。
2008年,印度比哈尔邦遭遇了严重的洪水灾难。因为阿拉里亚地区是贱民的聚居之处,当地政府居然未提供任何援助,致使众多灾民不幸离世。
不难想象,在今年印度疫情的最终走向里,印度低种姓人群的境遇将会何等凄惨悲凉!
当下,我国不少人与印度人有过接触交流,而实际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印度高种姓人群。普遍而言,大家会感觉他们颇为傲慢,甚至有些不可理喻,进而心生疑惑。
印度人外观看着平平无奇,为何却如此自信?
其中的主要缘由,是不明白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这是一种能追溯到千年前,历经世世代代传承的高种姓思想观念。
那么,面对印度低种姓人群这般痛苦难熬的生活状况,会不会有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呢?
答案是不会。
8.jpeg

由于信仰印度教的人群觉得世界的本质是万事皆虚妄,故而人生是虚妄的,那所谓的命运就更加虚妄了。
三、笃定地坚信轮回转世之说
印度教作为一个不太看重现世的传统宗教,吸纳了诸多佛教教义,像“轮回”“转世”“因果”“素食”“禁欲”等。
要摆脱今生所遭受的苦难,需凭借虔诚的信仰、严苛的修行以及恪守各类戒律,从而让自身灵魂获得再生或转世的机会。
所以,印度教的信徒更崇尚“今生的苦难不足为惧”,重点在于“来世能够获得幸福”的观念,将克制物质层面的欲望、探寻精神层面的本质,达成“梵我一体”的境界,当作人生追求的至高目标。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于《历史哲学》里,如此描述印度的理想主义:“这只是想象层面的一种‘理想主义’,没有清晰的概念与定义,它把所有事物都转化成了纯粹‘想象’之物。”
9.jpeg

这种只重虚幻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也使众多印度民众带有强烈的英雄浪漫主义特质。
因此,当我们观看印度影视节目时,要是男女主角毫无征兆地开始又唱又跳,你可别感到诧异。
他们人生的目标,是舍弃虚幻不真的物质世界,以此摆脱痛苦的轮回之苦,进而迈入神奇且令人陶醉的纯粹极乐境界。
也许,有人会感到不解,像这样追求个人修行和精神境界的行为,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难道就不担心会饿肚子吗?
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印度虽拥有全球最多的耕地面积,却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原因在于印度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参与生产活动。
即便不干活会面临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境地,他们好像更在意自身的休息,且对此甘之如饴。
诚然,近年来印度人的观念有了一定转变,然而这对印度的经济发展依旧极为不利。
因为印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大量政府投资项目难以推进落实。即便个别项目最后幸运地得以完成,印度民众也不太愿意通过劳动去赚钱,他们更倾向于在白天舒舒服服地睡大觉,哪怕饿得脸色蜡黄、身形消瘦也依旧如此。
即便开始工作了,也会在工作的时候自行给自己安排休假,打算去寻一处寺庙歇一歇,舒缓舒缓紧绷的身心。
由于印度教秉持这样的观点,即一个人若想获得解脱,仅有三条途径可走。其一为行为之道,具体表现为遵守各类戒律、举行祭祀仪式以及进行苦行等。
其二为智慧之道,即借助修行、亲身证悟真相的途径。
其三为虔信之道,即凭借对神庇佑的笃信,达成人生的解脱。
很明显,第三种是最为轻松的选择,要是不选它,那这人估计脑子不太好使,会遭旁人瞧不上。
由此便能很好地明白,那些信仰印度教的人,生活为何这般洒脱,丝毫不为自身经济状况担忧,毕竟神会庇佑他们。
10.jpeg

那么,印度为何会成为世界软件大国呢?
这或许得归功于往昔曾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西方国家,它们为当代印度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远在1498年,印度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由此拉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印度殖民的序幕。
17世纪往后,英国成了印度的殖民统治者,开启了超过300年的殖民统治历程。直至1947年,在甘地等人引领下,印度正式宣布国家独立,终结了被殖民的历史。
由于经历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英国在印度的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当下,印度构建起的西化高等教育体系,乃是英国人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印度各领域的发展。
举例来说,在如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于印度社会的广泛传播,为印度的经济与科技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这属于印度高种姓群体所享有的权益。直至如今,印度虽将印地语定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使用该语言的人口仅占30%。除此之外,被预定为地方性官方语言的多达21种,经过登记的语言数量更是不少,总之,印度并没有统一的语言。
因为印度高种姓人群长时间接受优质的西式教育,尽管他们在印度国内的数量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为印度打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人才储备库,在信息技术工程、生物科学等领域为印度贡献了力量。
殖民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英语的广泛传播,使得印度年轻学者与西方文化之间不存在任何障碍。毕业之后,那些优秀人才常常会前往国外,尤其是美国,进一步深造或者开展工作。
11.jpeg

所以,当下印度作为软件大国的地位,是这批人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所造就的。这一情况同时也带动了印度经济的创新与改革,并且会持续发展下去。
那么,印度的未来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一个未曾经历革命的现代化国家,必定依旧会艰难前行,唯有他们自身能够拯救自己,可这看起来不太现实。
就像美国知名学者迈克尔·罗斯金在其著作《国家的常识》中所言:“印度若想真正与过去告别,需要一位如同毛泽东般的杰出人物!”
印度是否会出现呢?大概率不会!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快乐的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