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印度的惨状提醒普京:若不加大攻打乌克兰的力度,俄或遭灭国之灾

陶陶读历史 · 8 小时前
在2025年的国际舞台上,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再次上演。印度,这个自称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国家,正遭受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极限施压。
从5月份的印巴冲突到如今的贸易关税战,印度从美国的“重要盟友”瞬间沦为“剥削对象”。
1.jpeg

这一转变揭示了一个铁一般的真理:大国的地位与经济无关,主要看能不能打。
军事力量才是硬通货,没有它,一切外交、经济成就都如沙上楼阁。
印度的惨状,不仅是其自身国运的转折点,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俄罗斯当前的困境。普京若不吸取教训,加大对乌克兰的攻势,俄罗斯恐将步印度后尘,面临灭顶之灾。
第一节:印度遭遇极限施压的根源——印巴冲突后的转变

2025年5月7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了短暂但激烈的武装冲突。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印度非但未能占据上风,反而在四天内接受停火,损失惨重。
在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击落了包括3架阵风在内的5架印度飞机;在陆战中,巴基斯坦精准的炮火打得印度举起了白旗。
2.jpeg

这一战,印度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在此之前,印度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作为“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核心成员,印度被视为制约中国的一环。
早在5月冲突前,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印,进一步提升了印美关系。特朗普政府视印度为战略伙伴,提供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甚至在半导体和国防领域深化合作。
然而,印巴冲突一爆发,一切都变了。印度军队的表现暴露了其弱点:尽管拥有核武器和大量常规部队,但面对巴基斯坦的凌厉反击,印度根本招架不住。
特朗普的态度急转直下。从盟友到“剥削对象”的转变,几乎在一夜之间发生。原因无他:印度不能打。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军事失败意味着丧失话语权。
冲突结束后,美国开始施压印度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印度作为全球最大俄油买家之一,坚持购买以维持能源稳定,但这触怒了特朗普。
3.jpeg

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总关税率达50%。白宫声明称,这是对印度“资助俄罗斯乌克兰战争”的惩罚。 这一措施直接打击印度出口业,纺织、制药和IT服务等行业首当其冲。印度外交部回应称此举“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但无力反制。
印度的经济成就本应是其底气。2024年,印度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高管们占据西方大公司上层,如谷歌、微软的CEO均为印度裔。
但这些“软实力”在军事失败面前苍白无力。特朗普的关税战,不仅是经济惩罚,更是战略贬低:印度被视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国家。特朗普直言不讳地辱骂印度:“你们是死亡经济体”
冲突后,美国减少了对印度的军事援助,转而加强与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的合作。特朗普在近日刚刚与巴基斯坦谈成交易,决定开采巴国的石油。签完协议,特朗普还说了一句杀人诛心的话:“等石油开采好了,可以卖给印度。”
印度总理莫迪的“大国梦”遭受重创,国内反对党指责其外交失策。印度的惨状证明:没有军事硬实力,经济规模再庞大也只是待宰的羔羊。
如今,日本、欧盟为什么也和印度一样被美国欺侮?说白了,军事实力不够强,就只能任人搓圆搓扁。
第二节:历史证明,大国地位是打出来的

纵观历史,世界上的主要大国无一不是通过军事力量打出来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便是二战中功劳最高的国家。
4.jpeg

它们不是靠经济谈判上位的,而是靠战场上的鲜血和胜利确立地位。 例如,美国在二战中主导诺曼底登陆和太平洋战役,最终成为超级大国。英国通过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战争,法国通过拿破仑时代的大陆征服,俄罗斯通过卫国战争的顽强抵抗,都证明了军事是国家崛起的基石。
在中国这个“异类”身上,这一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曾是贫弱的农业国,半殖民地状态下饱受欺凌。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抵抗日本侵略,拖住了百万日军,为盟军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更关键的是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志愿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打败了联合国军,迫使美国签署停战协定。
这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深刻映照。中国通过战争证明了自己的强大,从此确立了国际地位。今天的中国,正是因为有核武器和强大常规力量,才在中美贸易战中屹立不倒。
5.jpeg

反观印度,其历史就是“不能打”的反面教材。1962年中印战争,是印度国运的转折点。那时,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美苏争相拉拢。总理尼赫鲁雄心勃勃,视自己为亚洲发言人。
但在边境冲突中,中国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印度。印度军队溃不成军,损失数千人。 战争后,印度信誉扫地,不结盟运动影响力衰退,尼赫鲁在忧虑中去世。印度经济停滞,外交孤立,直到1971年印巴战争中肢解东巴基斯坦,才找回些面子。 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成为核国家,近年来经济腾飞,眼看国运又要复兴。
但2025年的印巴冲突再次证明,印度仍是“烂泥糊不上墙”。尽管拥有核武和大量军队,但印度在冲突中未能速胜巴基斯坦。 这不是巧合,而是历史重演。印度正在回归他的常态。
莫迪一直吹嘘印度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高管遍布西方公司。但这一切都不管用。真正管用的,还是能打。如果不能打,就不能上桌,只能当桌上的菜。印度的惨状,正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反面:一次失败,引来百般欺凌。
第三节:印度的遭遇给俄罗斯的警示——必须加大攻势

印度的惨状,给俄罗斯总统普京敲响了警钟。特朗普之所以一度对俄罗斯“青睐有加”,并非因为他是普京的忠实粉丝,而是因为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并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出色。
2022年以来,俄罗斯顶着北约压力,将乌克兰压着打,占领了大片领土。这让特朗普视俄罗斯为“能打”的伙伴,甚至在2025年上台后,试图通过谈判缓和关系。
然而,最近几个月,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转变源于俄罗斯国内的拉胯表现。首先,乌克兰特工在俄罗斯境内肆意破坏。
6.jpeg

6月1日,乌克兰用无人机摧毁了俄罗斯41架战略轰炸机,这对俄空军是沉重打击。
其次,乌克兰间谍活动猖獗,盗取了俄罗斯核导弹基地和最新服役的955A型“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波扎尔斯基大公”号的全套绝密文件。这些情报已流向美国,让俄罗斯的核威慑力大打折扣。
更雪上加霜的是,7月30日,勘察加半岛发生8.8级强震。震中距雷巴奇潜艇基地仅120公里,卫星图像显示基地浮动码头损坏,多艘核潜艇可能受影响。
俄罗斯对美国的最大威慑,正是“三位一体”核打击系统。但如今,这些弱点暴露无遗,特朗普的态度肉眼可见地嚣张起来。
原本给俄罗斯50天的停火期限,后来缩减为10天。 特朗普认为俄罗斯“很弱”,开始施压,包括威胁更多制裁和军事援助乌克兰。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不仅不应停战,反而必须加大战争力度,将乌克兰打痛。攻占乌克兰重镇如红军城,才能重振威势。 如果妥协,就意味着示弱。特朗普只会得寸进尺,将俄罗斯吃干抹净。
7.jpeg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俄乌停火,只会给乌克兰补充弹药、整编人员的时间,到时前功尽弃。面对弱者,特朗普从来都是穷追猛打、不依不饶。
况且,俄罗斯占着整个“南方集团”的道德高地。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俄罗斯或中立。如果普京擅自停战,何以向这些国家交代?印度因买俄油已被特朗普惩罚50%关税,巴西也面临类似压力。普京若示弱,整个金砖阵营将崩盘。
俄罗斯的教训与印度相似:一旦军事上露怯,外交经济皆遭殃。普京必须行动,加大攻势,证明俄罗斯仍能打。
如果普京选择妥协,那就真是万劫不复。如今俄罗斯经济已经面临结构性矛盾,高加索地区已经严重不稳,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反水,中亚加紧去俄化。如果俄罗斯战败,可能面临第二次解体,到时候俄罗斯民族就再也无法翻身了。
印度的惨状,如同一记警钟,提醒普京:国际博弈中,军事是根本。印度因不能打,从盟友沦为弃子;俄罗斯若不加大对乌克兰的攻势,将面临同样命运。只有通过战场胜利,才能重塑威慑,迫使特朗普让步。斗争则和平存,妥协则和平亡——这是历史的铁律,普京须铭记于心,否则俄罗斯危矣。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陶陶读历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