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季,民办本科招生遇冷成了大新闻。
广东那边缺额从2021年一千多飙升到今年三万多,湛江科技学院六千名额空着,北京金融科技学院也招不满。
家长们愁啊:花二十万读个本科,出来工资可能还不如专科生。
这背后是经济压力大、就业前景差的双重挤压。
教育投资得算性价比,别被“本科”标签忽悠了。
以前家长觉得“有书读就行”,现在变了。
一个孩子考450分刚过本科线,妈妈直接算账——四年二十万学费,毕业可能月薪三千五,比不过邻居家读铁道专科的早早进铁路局拿高薪。
数据不骗人:广东民办本科缺额暴增,反映家庭理性选择。
专业差异是关键,计算机类民办校如珠海科技学院照样爆满,管理类却冷到湛江园林专业只招到15人。
就业市场在洗牌,技术岗需求涨,文科岗饱和,经济下行让家庭更谨慎。
类似现象全球都有,美国社区学院因实用性强受捧,印度也见学历贬值潮。
职业本科兴起是个出路,学费低、技能实,中国政策推动下成新选择。
家长得看专业就业率报告,别光盯学历。
总之,教育回归理性是好事。
选路时多比专业前景,少跟风虚名。
技能时代,实用才是硬道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