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夹皮沟在哪,在中铝宁德铜冶炼基地施工现场,大型起重设备正对项目主体工程——熔炼炉进行吊装。该项目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沿海战略的重大项目,其开工建设和成功运营,对企地双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据悉,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40万吨阴极铜,预计明年6月份实现竣工。 本报记者 杨洋 摄
拆旧不建新 腾出“黄金地” 寿宁旧城整治民生为重赢得好口碑
7月15日,寿宁县城旧城区胜利街子来桥至西门桥沿河公共建筑拆除工作已经结束,浇灌在溪流中的数十根水泥柱也进行夹皮沟在哪了拆除清理。旧城改造不仅让街道变宽了,视野开阔了,而且溪流也更加畅通了。
“根据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旧城改造工作只拆不建,为民生便利腾出空间。”寿宁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园林处主任刘瑞华说,“沿河这座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的建筑物拆除后,只规划建设一个公共厕所,其余的全部进行绿化美化。”
寿宁县城旧城区坐落在一块“夹皮沟”似的带状山间谷地,区域面积只有1.26平方公里,而居住人口却达4万多人,是全省最狭小的县城之一。为改变旧城区现状,提升城区品位,近年来,寿宁县进行了“西进东扩”,陆续建成了茗溪新区和县城东部新区。如今的东部新区已成为“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精品城市形象。然而,该县旧城区却面临建设发展滞后窘境,其间人均建设用地不足30平方米,大大低于全国县城人均用地120平方米的水平,且建筑密度高、住宅间距小、人口密度大、环境质量差。其中一些地段,既是“寸土寸金”的商业建筑用地,也是新旧城区的“黄金通道”。长期以来,其“卡脖子”现象不仅造成了车流与人流无序拥堵,也严重损毁了寿宁主城区形象,制约了寿宁县的区域竞争力及投资吸引力。
对旧城区如何在“破旧”中“立新”?寿宁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旧城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分阶段实施,对街道两侧属于公家的建筑用地与违章建筑用地做“减法”,只拆不建,用于建设停车泊位或绿化美化。寿宁县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树雄告诉笔者,目前拆除的一座市场服务中心综合楼,仅两层的商店租金,政府每年就少收入168万元,而换来的却是全城百姓的交口称赞。
今年,寿宁县在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中,在县城茗溪新区、环城路拆除乱搭盖、乱建的建筑有80多座,共计一万多平方米,如今已进行了植树种草,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
吴通华
周宁:三方合作拔穷根 贫困农户有盼头
7月13日,周宁县狮城镇举行贫困户入股福建金经欧锦投资有限公司签约仪式。“签订了这份合同后,就可以凭股份分红,多了这一笔收益金,脱贫有望了。”贫困户郑惠杨手持印发给自己的委托入股协议书信心满满地说。
郑惠杨一家四口人,女儿因患病需长期住院治疗,全家基本上靠她和丈夫种地、打零工,维持家庭开销,至今仍欠着几万元外债,无法摘掉“贫困帽”。今年4月,狮城镇政府为了帮助像郑惠杨一样的无实施项目、无稳定收入、无创业意识的贫困户“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钱生钱”的愿望,采用小额贷款“托管分红”方式,首批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7名贫困户与福建金经欧锦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政银企”三方合作模式下,由政府宣传动员,金经欧锦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每名贫困户以本人名义向该县刺桐红村镇银行贷得资金5万元,而后由银行直接将贷款转至公司账户,完成资金托管,为期两年,入股的贫困户每年可享受不低于6000元的分红。
“夹皮沟在哪我们都已经在合同上摁上手印了,就等着分红了……”签约现场,贫困户陈汝蕊、张霞、谢新荣等争相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之情。
“贫困户带资入股是政府建平台、企业获融资、银行树形象、贫困户得实惠的好事,让更多的贫困户稳定获取分红,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该镇党委书记何晓建说。
郑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