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记者孙霞

  1999年创立企业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的时候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邵俊杰用中国皇家园林标志性景观建筑——海晏堂(建于1760年)来做品牌名称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寓意“海晏河清,国泰民安”。转眼间,海晏堂这个品牌有了17年的历史。

  3月25日下午,从扬州出差归来的大连海晏堂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俊杰刚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位于旅顺的生产基地。在他看来,在经济格局面临变革与调整,消费模式和消费取向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市场需要企业争分夺秒地去融合。

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是一家吗

  3月25日下午,旅顺五一路。

  大连海晏堂生物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董事长邵俊杰告诉记者,企业位于龙头街道的新科研生产基地即将建成启用。

  摄影记者曾智

  大连海参与涪陵榨菜

  新商报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2000年以前,“一口锅,两口缸”曾是国内海参加工产业的主要形态,沿袭传统工艺用反复蒸煮、烘干、草木灰加工等方式来实现对海参的加工。而2000年以后,海晏堂把海参装进了胶囊里,开启了中国海参产业的工业时代。您如何看待企业发展与产业进步之间的关系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

  邵俊杰:的确,在中国海参产业,海晏堂有很多第一:第一个把海参装进胶囊,第一个宇航冻干生产线,第一家把海参营养数据化,第一个在全国开海参连锁专卖店……我说这些,并不是在吹嘘自己的企业,而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由众多企业的阶段性成长推动的,中国海参产业这些年的高速成长,与大连企业不断地推陈出新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众多大连企业创新性地推出即食海参、胶囊,相信不会有那么多内陆的消费者接受海参,并让这个产业壮大到目前每年数百亿元的产值。

  邵俊杰:的确,在高端礼品市场遭遇一定萎缩、外部经济环境面临下行压力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企业的确是遭遇了一定的市场困境。在我看来,中国海参产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也是到了该放慢脚步,精心思考一下未来走向的时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参市场真的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

  一个涪陵榨菜,去年一年的产值卖到了28亿元,对于一公斤价格只有几毛钱的农产品来说,这无疑是个足够成功的产业。而作为大连的特色产业,海参产业要赢得新的市场机会,关键还是要看企业如何挖掘新的市场渠道,让海参回归自己的本质。

  新商报:很多海参企业正在面临市场困境。那么,目前海参产业的需求和产量之间是否真的发生了逆转?

  东北企业缺乏对风投的吸引力

  新商报:与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个情况由来已久。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根本,您如何看待目前经济新常态当中企业的创新?

  邵俊杰:我们最近经常在苏州、杭州等南方城市拓展业务,也的确感受到了南北方城市在思路、模式上的巨大差异。包括我曾经接触了不少证券企业,他们多数都明确表示过不愿意进入东北企业,这其中自然有资本的逐利性在发挥作用,他们期望寻找收益更高的项目,但是另外一个角度上,也充分说明了东北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基于对国内市场海参营销的格局分析以及人才的需求,海晏堂早在2008年就开始把营销中心转移到了北京,这一举动使得我们在随后几年的国内市场格局调整中一直保持着比较冷静的思考。其后,因为对于市场的深入认知,海晏堂又不断在营销模式创新上做探索。一方面,在产品方面推动适合不同区域消费人群的产品多元化调整,因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关注客户需求、并细分这种需求,才能让产品更有价值;另一方面,线下围绕客户体验和服务,线上做平台拓展,多方面寻求跨界合作一直在运作过程中。

  应该看到,互联网+时代除了更加注重品质之外,效率是一个更重要的命题。所以,我们要求所有的产品开发、服务体验,都要围绕效率展开。

  邵俊杰:其实,对于大连水产业乃至整个大农业来说,海参产业都是一个最具含金量的产业。在所有的大连地方特产当中,海参以每年200亿元的产值堪称产值最高、美誉度最高的产业。但是我们看到在如此庞大的产业当中,却缺乏具备产值规模的企业,换句话说,大连海参产业的集聚度还比较低。

  现在的产业现状是,哪家海参企业开发了一个新产品,其他企业就一哄而上。过去的海参产业消费是以餐饮饭店为主,现在已经以终端的普通消费为主。其实,正如内蒙的乳业有伊利和蒙牛,河南的肉制品行业有双汇一样,大连的海参产业,需要政府扶持起几个有思想和格局的企业,作为行业的引领,推动大连海参产业的资源集聚效应,更为合理地整合大连现有的产业资源和关联产业。

  大连海参行业必须有

  大牌子的引领

  新商报:在您看来,大连海参产业要实现更长足的发展,还需要哪些外部的动力?

  

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涪陵榨菜和乌江榨菜是一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