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味道,一触即发的记忆
打开年关的门,一浪高过一浪的年味迎面而来
从几千年的风俗中走来,从形形色色的文字中走来
沉淀成一种甜蜜的味道,积蓄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离家——回家是一段渐行渐近的旅程
回家——团圆是一缕缠绵不清的幸福
启程回家,是游子魂牵梦绕最真切的愿望
回家过年,是身在异乡寻梦最执着的信念
主播梦工厂《听见·天一朗读》
与新年朗诵你感知文字里的春节
《穿越书香的温馨年味》
还记得那些曾经被火柴点燃的过年的心情,还记得那些缱绻在心中的过年的故事吗?不管是关于东北姥姥家过年的鲜活难忘的细节,还是飘荡在江南水乡上空新年微醺的回忆,那随着新年不断到来的惊喜,永远都是生命中无法忘却的欢乐和愉悦。
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年份,以或婉约恬淡、或浓郁热烈的形式幻化为文字,伴随着浓郁的年味在我们的记忆中深深扎下根来。2017年崭新的开始,聆听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讲述新年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中国传统佳节弥漫着芬芳的年味之中。
似水流年里,就让我们一起循着生命的脉络,慢慢追寻——追寻记忆中那温馨的年味!
一路寻找年味,不经意间,似一壶沸腾的老酒,陈香弥漫新年朗诵了大江南北。大红的剪纸,贴上了梦的天窗,是怎样一种温馨的味道,将幸福的笑意挂上人们的脸庞。
是欢腾的爆竹,是美丽的年画,是大红的灯笼,也是亮丽的新装。这是年的味道,流过人潮汹涌的大街,飘过浓香满溢的厨房,那一桌桌丰盛的年夜饭,照亮了人们喜庆的脸庞……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年味便在幸福中荡漾。
赵大年在《过年的喜兴》中说新年朗诵:
年,这个字的本义是收获。华夏神州,以农立国。金秋过后,五谷丰登。为合国庆,富含哲理,宏观上是“民以食为天”,微观上是“粒粒皆辛苦”。人口大省四川有民谣“粮安天下”新年朗诵;北京有座祈年殿,皇帝年年到此祈祷丰收;毛泽东有句名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北京人见面的问候话儿就是“您吃啦?”回答也是“吃了!”
年的味道,总是散溢出一缕缕富有张力、醇厚如佳酿的不灭的气息。只用十二个月,似若繁星的人群就像一条湛蓝的河流奔向新年的草地。站在岁月的结点,回望过去的一年,面前展开波澜壮阔的一幅画卷,有时它并未宏大到关乎时代与国家,而是仅仅关乎个人的命运。
于是,迈着轻快的步伐,日子就这样走进新年的大街,轻盈地闯入每个人温馨的家里。
林长华在《年味》中说: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而且还有压岁钱。那年头,我们过年意识尤为强烈。年,是喜庆,是团圆,是热闹,再穷也得过个像样的年。撑持家计的大人们经过一年的紧张劳累,过年了,总是要尽量创造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再苦再穷也要给小字辈买点好吃的,做上一套新衣裳。我们闽南有句乡谚:“勤俭五个节,富贵一年饭”。
在作家的笔下,生活就像是一条环绕整个地球的跑道,漫长但是终于会过去并且回到终点,也是起点。几十年前,深藏在记忆里的春节,人们第一次抛开了各种曾经认为非常重要的票证,自由地冲到市场上购买各种食品,从鸡鸭鱼肉到豆制品,物质的瞬间丰富,让每个人都如沐春风相信这是能够过上的最舒适的春节。
到了90年代,口腹的被满足似乎已经点燃不了人们对于春节的热情,而电视机的普及却让人们重新对春节充满了期待。一种崭新的集体狂欢方式逐渐被大家接受,每到除夕,全家人就会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等待春晚的准时播出。
在年的轨迹之中,我们和不断流逝的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
季羡林在《新年抒怀》中写道:
除夕之夜,半夜醒来,一看表是一点半钟,心里轻轻地一颤:又过去一年了。
小的时候,总希望时光快快流逝,盼过节,盼过年,盼迅速长大成人。然而,时光却翩翩好像停滞不前,小小的心灵里溢满了愤愤不平之气。
但是,一过中年,人生之车好像是从高坡上滑下,时光流逝得像电光一般。它不饶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一转眼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滑过了花甲,滑过了古稀,少数幸运者或者什么者,滑到了耄耋之年。人到了这个境界,对时光的流逝更加敏感。年轻的时候考虑问题是以年计,以月计。到了此时,是以日计,以小时计了。
年味在人们心里,它是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它是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这个时刻,我们相聚千言,唯有祝福:让幸福的你更加幸福,而我们,在电波中永远为你加油。
我们不断地为你加油,无论是身在何方,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因为有你,才有我们。所以,站在2017年的开端,在这新年的崭新起点,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
主播:广杰
制作:姚兰
编辑:婷婷
公众号ID:HIFM939
更多精彩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点看宁波”在线收听宁波交通广播的节目哦!
点看宁波,欢乐你我!
邀请码:939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一分钱,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