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关注咱公众号的朋友们都是音乐爱好者,在谈论流行音乐领域内容的时候一定听到过甚至自己就说过某某某乐队“商业化”了,不好听了。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商业化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毕竟有些乐队从一开始就很卖座却没人说真正的粉丝他们商业化,有些歌手商业化的转变风格却也有销量不升反降的风险。
所以商业化到底是个啥,为什么能成为大家黑一个乐队的标准用词?
这些流行乐但凡在市场上销售就是商业的,谁都会希望自己多卖出去点。虽然会有人纠结于销售的形式(比如king crimson就并不喜欢自己的作品被流媒体免费分享,想听真正的粉丝他们的歌必须花钱买)但既然出来卖就没几个希望自己不被人喜欢的。
虽然也有柯特柯本这种干啥都不爽的人,喜欢的人少了自己不爽,喜欢的人多了又抱怨大家不懂自己。但是拿出来销售这个行为就说明了自己还是希望自己的东西被人听到的。
所以,希望赚钱这一点并不是一个评判标准——毕竟虽然不敢说全部,但至少绝大多数你们口中的不商业化的乐队也是希望自己卖钱的。
那,靠听众人数来判断呢?
这就更成问题了,比如the velvet underground乐队,他们光在facebook上就有一百多万粉丝,这还是在乐队分崩离析,完全没有炒作的情况下达成的成就。国内多少偶像歌手粉丝数都没到一百万的,数不胜数好么。就比如说麻油叶的那些歌手火了又能有多少粉?
放在摇滚领域,噪不噪似乎也是一个常见的判断方法,在许多人的眼中似乎噪就是真摇滚,柔歌就是商业化,这个评判标准下似乎准确率高了很多,但靠这个标准依然能够得到一些完全相反的结论,比如同在广义的金属风格下,林肯公园听起来绝对比thin lizzy噪太多了。可商业化程度显而易见是林肯公园更高,同理还有玛丽莲曼森,他的商业化程度和噪的程度都很高。
综上,真正的粉丝我们常见的评判商不商业化的标准,都能找出太多反例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商业化呢?
一般来说,一个乐队/歌手,他的粉丝讨厌的往往是那些被众人吹捧的作品,然而讨厌这曲子却并不是因为这曲子被众人喜欢了,而是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一首流行起来的歌曲都失掉了乐队原本的风格。
而只有喜欢乐队原本风格的才是乐队真正的粉丝。真正的粉丝在乎的就是乐队本身的音乐,哪怕看不见成员的长相,光听一个音符都能听出他们是谁。可那些商业化作品却往往失掉了乐队原本的风格。
我甚至能列出一个入门滚青常听却备受吐槽的歌曲列表:
Guns n Roses:sweet child o mine
don't cry
november rain
Skid Row: 18 and life
i remember you
Metallica :nothing else matters
:the unforgiven
:fade to black
bob dylan :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bob marley :no woman no cry
eric clapton : tears in heaven
........
总之,上述提到的流行歌曲,都不怎么符合歌手原本的风格,比如bob marley的那首no woman no cry居然失掉了雷鬼那强烈的反拍节奏,一个雷鬼的代表人物搞这么一首歌,而这首歌却很难作为雷鬼代表歌曲,这就叫商业化。
商业化,往往是伴随着歌手改掉了自己最擅长最出彩的风格而出现的。
那么,一个人以一个风格出名了,还不让改风格了么?
其实也不是,比如david bowie,他的艺术生涯中最起码有三次明显的风格转变,而且不光是商业化,他是几乎每一次都引领了之后的时尚潮流,却没被人因为商业化而吐槽。为什么?因为bowie他音乐做得好啊!不论什么风格,他都做出了这风格该有的精气神。更关键的一点,他是真正去推一个风格,而不是跟随潮流去照猫画虎的。
而说起商业化,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90年代thrash metal的那一次流行浪潮了:一开始metallica乐队在主流金属圈爆红就引得各个唱片公司眼红,因此各个公司大量签约了其他thrash metal乐队。而90年metallica发布的黑专辑(也称作《metallica》同名专辑,实际上这张专辑没有名字)则挤入了主流视野,其中最火的则要数上面提到的两首柔歌nothing else matters和the unforgiven了。
结果就是各个唱片公司纷纷要求手下的thrash metal风格乐队跟进去创作这种铁汉柔情风格的歌曲,这里面像商业妥协了的歌曲甚至包括Death angel(《Veil of Deception》《A Room With a View》)Overkill(《Soulitude》)和Testament(The Legacy)!这些歌曲绝对算不上烂歌,但这种些也绝对不是乐队所擅长的东西,要知道那可是90年代,想听流行金属Skid row,Europe,Mötley Crüe等等一大票乐队都有得听,让testament乐队写这种东西并发表出来,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资源,这才是商业化所最值得诟病的。
毕竟当一个能写出世界上最牛thrash metal作品的乐队不务正业玩起了大家喜欢却没有艺术意义的hair metal作品,而且还玩得不怎么样的时候,乐队自然就要面对死忠粉丝的质疑了。
而想要不挨骂,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在coursera的公开课上就有老师这么说过:一个成功的音乐人有两种创作模式——一种是艺术家式的,比如beatles,不停的尝试创作新东西。这种大家都懂,不用多解释。
一种是匠人式的,发现自己擅长什么之后就反复去做。
当时老师的例子是the kinks乐队的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和you really got me两首歌成为了乐队的惯用模式,听听这两首歌的感觉有多相似吧!
而相似度更高的,当属ac/dc乐队和motorhead乐队了,这两个乐队可以说从创团开始到今天,画风就没改过。但他们找到了符合自己的东西,一直坚持做下去也做到了名利双收。
但是总有些歌手就特别的不务正业,比如流行朋克出身的艾薇儿,她就已经够流行了,可是听听这首歌吧,天知道她在搞什么飞机!
本文作者 | 周宇航
经作者同意后转载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回复“投稿”查看稿费详情
若想成为哎呀音乐的老师
请回复“老师”